沿著宜興48公里太湖岸線驅車行駛,曾經的千畝圩田、殘山剩水變為風光旖旎的大有秋景區;廢棄魚塘在精彩蝶變串珠成鏈后成了33.8萬平方米生態濕地;美麗鄉村、生態農莊、村咖露營地等點綴其中,在生態治理下,太湖西岸變了,變得美起來、熱鬧起來。2024年,太湖湖體平均水質本世紀以來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標準。
面對持續維穩向好這一考題,太湖上游的宜興如何答題?“力度空前。”宜興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孫列鋒用這四個字概括了當前宜興太湖治理工作。在全市美麗無錫建設大會后的第一時間,宜興黨政聯手,召集主要部門研究落實具體工程舉措,細化措施、掛圖作戰。治太項目再深入,投資力度再提升。今年,宜興計劃完成86項重點任務和58項重點治太項目,其中,27項為省級治太重點工程,新建項目30項,年度投資額約32億元,約占全市三分之一。
入湖河道水質提升難度大、太湖湖體總磷控制難度大……面對這些新挑戰,宜興精準施策,堅持“河湖同治、水岸共治”理念,圍繞“清內源、減外源、擴生態”三條主線,全面推進以“滆湖生態圈”“太湖入湖生態過渡帶”“太湖西部生態緩沖區”為核心的“一圈一帶一區”水生態建設。“主抓四減一增。”孫列鋒介紹。聚焦工業源控量、農業源減量、生活源清量、底泥源削量、生態擴量,今年,宜興定下了實現太湖西部區及滆湖宜興水域水質總磷穩中有降,太湖主要入湖河道總磷均值下降5%、力爭達到10%的目標。
太湖西部區和滆湖南兩個湖庫斷面是宜興太湖治理的重點區域、難點區域。從單一污染源的治理向整河體系治理轉變,宜興堅持系統思維,計劃實施12個綜合整治項目。除了持續推進新孟河下游、太滆南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外,將新實施滆湖上游河道綜合整治、入滆湖河道綜合整治等多項工程。
宜興是農業大市,減外源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是重頭。“堅持用生態手段治理生態問題,不斷探索符合宜興特色的農業污染源減量思路?!币伺d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歷史數據分析,未改造完成的魚塘和農田在排水期間對河道水質達標造成了沖擊。通過源頭減量、過程攔截,構建農田生態化體系。源頭上加大秸稈離田力度,提升秸稈綜合處置能力。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等綜合施策,實現農業污染源過程攔截。近年來,宜興加快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全域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去年,宜興完成池塘退養(復耕)約1.2萬畝,正在推進實施改造約1.6萬畝。到今年底,宜興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約9.5萬畝,改造面積占養殖面積約81%。
眼下,貫穿宜興全市域的“一圈一帶一區”生態空間已成為城市生態擴容的核心所在。在58項重點治太項目中,生態修復項目占比最高,其中11項涉及水生態修復?!啊蝗σ粠б粎^’不僅是宜興探索太湖水生態修復新路徑的有效嘗試,也是放大延伸生態文旅價值,實現水生態、水經濟和水文化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睂O列鋒認為。經過3年多的建設,“一圈一帶一區”水生態空間雛形初現。如今,東氿水下森林成為城市新風景,太湖西岸33.8萬平方米的10個濕地串珠成鏈筑起了一道天然綠色屏障,衍生出了露營、賞花、觀光農業等多種新業態。今年的水生態修復項目將在滆湖、東氿、西氿、蓮花蕩等重點河湖近岸水域開展,年度投資額約6.2億元,建成后宜興水生態濕地將達到約3萬畝,進一步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和生態容量。(蔣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