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海陵區西祥云花園的居民迎來一樁“順心事”,斜橋社區經過征集居民建議,樓棟間原本雜草叢生的花圃被改造成了干凈整齊的停車場,小區環境大為改善,困擾居民的停車難題也大為緩解。無獨有偶,同屬老舊小區的鵬欣麗都也在實施“綠改停”,預計不出正月就施工完成……
在保證小區綠容率的前提下,將廢棄綠地轉化為生態車位,這種空間騰挪的藝術,正是海陵“解剖麻雀”式雕琢城鄉的生動注腳。
海陵區老舊小區密集,早期規劃中停車位的“先天不足”與私家車“爆發式增長”形成尖銳矛盾:車位缺口與日俱增,“車多位少”矛盾突出,不少居民深夜歸家“一位難求”、清晨挪車“進退兩難”……當有限的空間資源遭遇幾何級數增長的停車需求,車輛亂停導致的消防隱患、鄰里糾紛就隨之而來,并悄然侵蝕著社區治理的根基。
如何規劃好“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小小車位,考驗著基層管理者的治理水平。近年來,海陵區統籌規劃,科學施策,久久為功尋求“最優解”。向空間要效益。“螺螄殼里做道場”,通過“綠改停”、人防工程改造、道路微更新等進行空間重構,釋放泊位供給;組建“共享停車聯盟”,整合政企、商超車位,錯時開放緩解潮汐需求。向科技要效率。“陵停無憂”平臺上線,實時顯示空閑車位,導航直達;智能停車系統24小時響應,數智賦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向共治要合力。建立“居民提議-民主協商-部門聯動-效果評議”機制,形成多元參與的治理閉環,在車位配置的天平上精準平衡公共福祉與個體關切。
方寸之間的民生改善勾勒著海陵城市治理變革的經緯,基層部門將解決“關鍵小事”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切口,不僅以制度創新的繡花功夫織就了溫暖民心的服務網絡,更在基層治理的實踐中遞交了現代化轉型的精彩答卷。
繡花功夫,居民幸福感“舊地升溫”
城東街道東安社區東進小區是一個建成有20多年的老舊小區,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小區內多處路面存在老化、破損等問題,給居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以前路面坑坑洼洼的,下雨天時經常踩到水坑,我們對路面問題意見很大。”正在小區附近采購食材的居民葉寧說,“小區年紀大的老人比較多,路面不平,走路容易摔倒,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路面修復后,居民出門更方便,也更安全了。”
現場,記者在小區東北角的海陽路路段看到,道路中間一處約60平米的路段有明顯瀝青修補的痕跡,修補過的路面十分平坦。
“我們在區城管局的支持下,結合微修復服務項目,對居民上報問題進行修復。”城東街道東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愛君介紹,社區組織工作人員共梳理排查出小區內部道路、人行道地板磚等大面積需修補路段16處,“目前發現的問題已全部修復完成。”
在城西街道安居社區安居苑小區臨河步道項目施工現場,三五個工人分工協作,拿著錘子、釘子、木條,正在支模板。施工現場負責人欒江華介紹:“我們已經進場施工大約一周,前期清理了路段上的雜草,并將破損的道板磚拆除、清運了建筑垃圾,平整了路面。等模板做好后就可以進行混凝土澆筑。預計再有2天左右即可完工。”
望著家門口正在整修的臨河步道一天一個樣,75歲的居民袁巧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臨河步道上原來的道板磚,年久失修,不僅路面坑坑洼洼的,磚縫間還長滿了雜草。之前也有清理過,但是收效甚微,沒過多久,新的雜草就又長出來了。雜草叢生,蚊蟲也多,甚至附近居民還曾多次碰到過草叢中有蛇,后來大家都不敢再往那條道上走了。有了‘微修復’項目,困擾居民的老大難問題即將迎刃而解,往后大家就能安心出門,散步、遛狗也更方便了!”袁巧珍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市、區兩級城管部門立足海陵實際,進一步拓展“微修復”服務內容,首次推出“微修復進社區”項目,得到了群眾的紛紛點贊與好評。
內外兼修,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走進城中街道農民公寓小區,煥然一新的外墻讓人眼前一亮。很難想象,這個面貌一新的小區已建成三十多年。改造前,因風雨侵蝕,小區外墻墻面脫落、污漬斑駁。居民周文錦回憶道:“以前墻面不僅有脫落現象,部分墻面還存在滲漏問題。”
2024年,改造工作啟動。施工團隊對小區外墻涂刷了至少5層防水、耐水涂料,徹底解決了墻面滲漏問題。如今,小區改造完成,墻體滲漏問題解決,環境也更美了。周文錦感慨:“現在小區環境變美了,我們住得也更舒心了!”
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改造過程中,如何充分尊重民意,讓居民從“局外人”變成“當家人”,海陵也做了諸多探索與實踐。
位于城西街道的供電新苑小區共有20幢多層住宅,常住居民約12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60%。小區在改造過程中除了常規的內外墻出新、停車位改造外,還根據居民建議,在小區東側新建了60平方米的木結構休閑長廊,長廊建成后與西城河沿河步道相呼應,成為社區老年人休閑散步的好去處。“有了這條長廊,大家有了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小區的氛圍也更加和諧了。”供電新苑小區居民點贊道。
去年以來,海陵區對13個老舊小區實施了綜合改造,不斷完善老舊小區基礎配套設施,優化居住環境,逐步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實現“逆齡”蛻變。
小事連著民生,民生連著民心。群眾的一件件民生“微小事”,看起來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卻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具體需求,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局。基層善治的實踐課堂磨礪出“方寸匠心”,海陵區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網格吹哨機制,把居民訴求當重點,主動問需于民,用心用情辦好每一件群眾身邊事,守護好群眾“大幸福”,為居民創造更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