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放一個多月的高郵湖上花海正式閉園。今年,共有超20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高郵賞花,同比增長25%,創歷史新高。
一朵油菜花緣何能夠帶來如此大的“流量”?“流量”如何變成“留量”?又給發展帶來了什么樣的“增量”?連日來,記者在高郵深入采訪,感受到了“文旅+”的“好事連連”。
引來流量
日前,湖上花海正式閉園,工作人員忙著回收移動廁所。“這些移動廁所收起來,明年再拿出來用。在這片近3000畝的花海里,休憩站、打卡點、商業鋪等設施都可快速拆卸。”工作人員王林說。
湖上花海景如畫。 資料圖片
高郵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豐沛的自然風光。如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城市“引流”的磁場?高郵將目光聚焦到了一直無人問津的新民灘。
“新民灘是一片荒灘,如何利用好這塊灘涂,多個部門商討,并咨詢了專家和文旅界大咖。”高郵市文廣旅局局長端武斌說,高郵是農業大縣、魚米之鄉,在灘涂上謀新業態,要因地制宜,保持自然的原有風貌。
“新民灘每年會有幾個月的枯水期,這段時間正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大家便想到了打造一片花海。”當時參與湖上花海打造的高郵同志說,為了不影響行洪期的水質,這里沒有一座不可移動的廁所,沒有一顆不可取走的釘子。“我們只是撒下了一把油菜種子。當然,油菜品種經過了多番嚴選,最終選擇了本地油菜花,并輔以二月蘭等顏色各異的花朵。”
2019年春,新民灘上,一片近3000畝的金色海洋隨風飄蕩,湖上花海首次亮相。讓高郵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片金色海洋迅速躥紅,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來觀賞。“這些年,湖上花海的流量悄然遞增,今年有超過20萬游客前來打卡,同比增長25%。”端武斌說。
引流,不只一個場景。六年來,高郵先后打造了汪曾祺紀念館、運河·盂城驛街區、運河西堤文化公園、湖畔營地等景區景點,將老舊的南門大街改造成網紅歷史文化街區。
“我們要連點成片,讓一個個文旅場景成為‘引流’矩陣。”高郵農文旅集團董事長劉玲說,不僅要讓游客來看花,更要讓他們感受魅力高郵的獨有風采。“今年湖上花海開園期間,高郵的酒店時常出現一房難求的情況。我們還利用文旅場景,拍攝了文旅短劇《重生之少游歸來》。前段時間,很多人跟著劇組游高郵,實現了‘引流’又‘出圈’。”
變成留量
一朵油菜花,讓春天的運河水鄉迎來了潑天的流量,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網紅”。游客來了,會不會滿意,流量能不能變成留量?
清晨四點的盂城東市,環衛工人戴曉蘭已經揮舞著掃帚,仔細清掃著每一塊青石板,連縫隙里的落葉都不放過。
走在高郵街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干凈”。無論是古色古香的南門大街,還是車水馬龍的現代商圈,幾乎看不到一片紙屑。整潔來之不易——2020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后,高郵建立了精細化保潔機制,重點景區實施24小時巡回保潔,增設2000多個分類垃圾桶,1600多名環衛工人分班次維護城市容顏。
“我們將教育引導與執法結合,設立臨時疏導點,督促商家規范經營。聯合社區宣傳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增設停車標識標線,安排專人引導,確保有序停放。”高郵市城管局局長楊寶權說。
近年來,為了提升城市形象,高郵打出了一套“生態組合拳”:整治18條黑臭河道,建立2—4年周期的河道疏浚機制;擴建海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6萬噸;關停81家“散亂污”企業,將原址改造成生態公園和文化場館。界首鎮運河公園、高郵鎮生態教育基地等一批項目相繼落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里得到生動實踐。
在美化城市的同時,高郵著力提升市民素質。
龍虬鎮“龍之韻”村民劇團團長朱兆琴介紹,他們將本土非遺“蓮湘”與現代歌舞結合,在各村(社區)巡演。在高郵,這樣的“草根文藝輕騎隊”遍布所有鄉鎮,用文化浸潤人心。
“我們是高郵的一分子,對待外地游客必須友好,讓他們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網約車司機劉志明笑著展示車上備好的各種型號充電線,“這些都是為游客準備的。”
劉志明已經成了半個“美食導游”。上周,他把一對上海夫婦帶到汪曾祺紀念館旁的地道小館。看著他們對蒲包肉連連稱贊,劉志明十分自豪。
轉為增量
流量變留量,轉化成了發展增量。
昨天,在南門大街,“一汪情深”咖啡店負責人肖宇清點了湖上花海開園期間的銷售情況。
“我們共有4家連鎖門店,這段時間,各店累計售出咖啡、奶茶超3000杯,總銷售額近6萬元。”肖宇說,湖上花海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游客逛完湖上花海后,都會前往市區逛逛,住上一兩晚。“年輕人來到我們店里,買一杯奶茶或咖啡,因為有地域IP,他們中不少會拍照發朋友圈。”
在汪曾祺紀念館,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成為游客新寵。
“前段時間,我們冰箱貼和紀念幣經常賣斷貨,日均銷量超百個。”汪曾祺紀念館負責人周越說,館內銷售的汪老著作均加蓋其私章,深受“汪迷”青睞,近一個月已售出600余本。
外地游客來了,高郵的住宿和餐飲火了。
“我們主打汪曾祺做過、吃過、寫過的菜。”天宇酒樓負責人侯惟峰說,湖上花海開園期間,每天都有外地游客來用餐。“像汪豆腐、油條搋肉這些特色美食,每天都要賣出30多份,日均營業額是平時的三倍。”
一個個文旅新場景,一個個文化IP,激發了高郵的消費活力,也提升了高郵的品牌形象,讓更多外地客商愿意來投資興業。近五年來,高郵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72個,總投資額2265.56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50億元以上項目10個。
“客商來高郵,我們經常會帶他們去汪曾祺紀念館參觀,到南門大街逛逛。文化鏈接著文明,文明彰顯著營商環境。”高郵市商務局局長王盼盼說。
江蘇喬科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落戶高郵。該公司負責人蔡安華說,這里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代、文化與文明交相輝映。“項目審批過程中,我沒有跑過一腿,都是高郵城南新區的代辦員幫我辦理的。這座城市以誠待我,我必須予以回饋。這幾年,我為高郵牽線搭橋,引來了四個項目。”
“一朵生長了六年的油菜花,如多米諾骨牌般,起到了連鎖效應,激發了城市的內生動力。”高郵市副市長周啟泉說。
通訊員 郵宣 記者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