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2024年經濟增速5.8%;省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較2022年增長16.2%,區域創新能力排名躍升1位、居全國第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首次突破50%……數據見證江蘇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為江蘇勇挑大梁寫下生動注腳。今天的江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交出了一份“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的厚實答卷。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親臨江蘇考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賦予江蘇“四個走在前”“四個新”“4+1”重大任務,期望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江蘇勇挑大梁、不負期許,以占全國約1%的陸域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占全國10%以上的經濟總量,一路風雨無阻向前行、擼起袖子加油干,江淮大地升騰著澎湃活力,展現出萬千氣象,一幅幅靈動與壯美交織的絢麗畫卷正在長江兩岸徐徐鋪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進入新時代,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當前呈現出加快發展態勢。眼下的江蘇,錨定“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這個重要任務,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新增711家,位居全國第一。奮進新征程,瞄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江蘇培土施肥,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蓄勢加速跑”,未來產業“加快在生根”。
產業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進,新質生產力從“星光點點”成長為“星河燦爛”,“強富美高”宏偉藍圖轉化為“走在前列”的實景畫卷。傳統產業是江蘇實體經濟的基本盤,貢獻了全省五成以上的工業利潤、六成以上的營業收入、七成以上的工業門類崗位,制造業規模占全國1/8左右,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從過去“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蘇南模式,到如今“機器人總動員”的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擴容提質,是江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成果,也是勇挑大梁的底氣所在、實力所在。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江蘇,正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落實好挑大梁的責任,取得新的更大成績,江蘇作為經濟大省須有更大作為。擊鼓催征、時不我待,堅定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信心,增強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擔當,用一如既往的勇氣、智慧與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發揮經濟大省的帶動和支柱作用,江蘇定會以新的發展實績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