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張新語 趙治菘)洋山港的浪潮與連云港的海風相逢,奏響了一曲雄渾的合作交響曲。
從長江口的全球樞紐到大陸橋走廊的東方起點,滬連兩港以資本為紐帶、以業務為引擎,共述一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重塑全球物流格局的東方敘事。
日前,2025年第三屆滬連港航合作交流會在連云港市順利舉行。這跨越600多公里的“互聯之約”,不僅延續了兩港的協作情緣,更開啟了共融的嶄新篇章。
新篇章從“第一次”起筆。
4月23日,“連云港—上海洋山港”沿海捎帶業務正式啟動。港口首批沿海捎帶外貿箱順利登上備案外籍遠洋輪船,前往洋山港,再轉往拉美、歐洲。
“這是關系兩港攜手共進、共同落實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上港集團副總裁柳長滿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在有效增加連云港港出運渠道的同時,也擴大了上海港的貨源腹地。”
“第一次”帶來的驚喜遠不止于此。在交流會召開之際,兩港“隴海線+連申快航”一單制產品、新能源等業務領域的深度合作也同步開啟,實現了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通過兩港的合作,讓長江經濟帶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進行串聯,放大雙方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國家未來物流通道建設上發揮的影響力。”港口控股集團市場總監、連云港互連集裝箱公司總經理陳煒說,業務、戰略以及平臺,分別代表了基礎、愿景和實干,而這些,正是兩港合作的方向。
“1+1>2”的聚變效應在持續發酵。
回首3年前,上海港與連云港港成立合資公司,以“互連”之名拉開了合作序幕。3年來,通過“資本+業務”合作,兩港集裝箱一體化運營發展持續深入,“連申快航”讓蘇北腹地貨物通過“公轉鐵+公轉水”綠色通道,48小時直達上海母船。
數據最有說服力。2024年,“連申快航”運量突破12.5萬標箱,同比增長20%以上。開通“新沂—連云港—上海”多式聯運通道,連云港新開加密美加遠洋干線等10條集裝箱航線,一條串接沿海、貫通陸橋、輻射中亞的物流大動脈已然成形。
秉持“融入長三角發展、做足隴海線文章”的理念,兩港始終保持戰略“同頻共振”——開辟蘇北“陸改水”通道,啟動運營“東北亞空箱服務中心”,推動錦江航運、上港物流在連設立分支機構,業務聯動遍布長三角、中西部以及中亞、日韓。聯合開展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研發應用,加快建設集裝箱業務“數字走廊”,攜手打造國內汽車南北周轉節點……
共建共贏,共榮共享。滬連攜手邁出的每一步,都在向世界證明,“進了連云港就是進了上海港”。而“滬連模式”也正在成為港航業界攜手合作發展的新標桿。
潮涌雙城啟新程,港通四海向未來。港口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超表示,隨著今年上港集團的資本實質性注入和戰略布局的落地,兩港在集裝箱一體化運營、聯合市場開發、通道拓展和資源要素協同等方面將進一步發揮組合效應和影響力,共同應對國際航運市場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潮頭,滬連兩港正以“綠色+智慧”為引領,以互聯互通為紐帶,不斷織密航線網絡,創新物流模式,合力奏響“港通天下”的時代最強音——這不僅僅是兩港的共興傳奇,更是中國方案對世界物流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