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鑒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
10年前,2015年5月7日,在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并訪問俄羅斯前夕,習近平主席也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兩篇署名文章,都回望歷史、著眼未來,展現出習近平主席思考人類未來的深邃歷史眼光和深厚天下情懷。
習近平主席曾引用俄羅斯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的名言:“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此次,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引用了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箴言:“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
地覆天翻,風雨蒼黃。“80年前,包括中國、蘇聯在內的全世界正義力量同仇敵愾、英勇戰斗,并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鮮明指出。
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光輝冊頁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篇章不可磨滅;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的壯麗史詩不會褪色;從將軍到列兵,所有建立卓越功勛的英雄不能被忘卻。
10年前的場景令人難忘。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會見曾在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戰場上浴血奮戰的18名俄羅斯老戰士代表。
這一次,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憶及當時同老戰士們會面的場景,重溫他們的“錚錚鐵骨和堅毅神情”,緬懷在過去幾年里先后離世的老戰士。習近平主席深情指出:“英雄不朽,正氣長存!”
這是對英雄的禮贊,也是對正義的致敬。
當人類翻過歷史上這黑暗的一頁,時間長河里沉淀了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的真理。唯有銘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唯有共同捍衛歷史真相與和平果實,才能守護國際公平正義。
習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場合強調歷史映照現實、昭示未來的重要意義,比喻歷史是“一面鏡子”“一位智者”“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站在“8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如何以史為鑒?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習近平主席給出清晰而堅定的答案。
歷史無法改變,未來可以塑造。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作出何種抉擇,將決定時代走向、影響世界格局。
面對否認、歪曲、篡改二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中國堅定做歷史真相的捍衛者;面對單邊主義破壞國際規則,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面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試圖重新登場,中國堅定不移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以中國的確定性為世界注入穩定性。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應對全球性挑戰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兼顧各方合理關切,維護國際規則和秩序。”習近平主席為世界指明方向。
大者思遠,能者任鉅。
此次來到莫斯科,是習近平主席擔任國家主席后第11次到訪俄羅斯。十多年來,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在不同場合會面已超過40次。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和關心推動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邁入新時代,兩國關系愈加成熟、堅韌、穩定,兩國已探索出一條“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處之道,樹立了新型大國關系和相鄰國家關系的典范。
“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似伏爾加河寬廣深沉”,在7日的署名文章中,習近平主席用中俄兩國的母親河作比喻,贊美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浩浩蕩蕩的大河,讓人想起中俄兩國都有的燦爛文明、中俄人民都有的英雄血脈。中俄關系具有清晰歷史邏輯、強大內生動力、深厚文明底蘊。
二戰的硝煙散去,歷史的警鐘長鳴。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兩國“以史為鑒、共創未來”的責任重大。面向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兩國應如何進一步履行好大國擔當?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做歷史記憶的守護者、發展振興的同行者、國際公平正義的捍衛者,攜手為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高浪急所擾。以共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契機,中俄兩個大國將不斷譜寫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篇章,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一道,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闊步前行。
策劃:劉江、韓墨
主編:楊依軍、朱基釵
主筆:溫馨、胡夢雪、劉愷
視覺:金小茜、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國際部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