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江蘇 > 正文
將改革進行到底|多個“江蘇首創”刷屏背后,藏著哪些密碼?



從申請辦理到審批完成打印執照只要20分鐘,全國第一張“不見面”辦理的公司營業執照在南京誕生;

在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模式”,企業出口退稅3個工作日以內即可到賬;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蘇產研院”)首創“團隊控股”混合所有制,聘請“項目經理”整合全球資源組建團隊;

……

“江蘇首創”屢屢刷屏。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先行先試,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形成了不少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不見面審批”,點點手機就能辦

小到住房公積金在線提取、戶籍遷移,大到出入境辦證、公司營業執照申報,點點手機就能辦。

如今看似尋常的操作,背后其實離不開各種探索創新。

 全國首份“不見面審批”的營業執照 圖源:棲霞視點


時間回到2017年4月,南京市棲霞區居民徐燕在家點開手機客戶端上的棲霞區“市場主體不見面審批系統”,根據提示提交申請材料后,幾十公里外的堯化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即時接收到了申請。“請拿著身份證正面對準鏡頭”,工作人員提醒她驗證身份。20分鐘后,徐燕申請的營業執照便審批完畢。全國首份“不見面”審批的營業執照由此誕生。

這是江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一幅小小的剪影,這種“不見面審批”模式開始逐漸在全省推廣。

 “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 圖源:江蘇政務服務網


2017年6月,江蘇政務服務網正式上線。此后,江蘇政務服務App問世,并先后進駐支付寶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網上辦”逐漸實現“全渠道”,雖然審批“不見面”,但服務“不掉線”。如今,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已打造成全國改革品牌。

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千方百計助企降本增效。對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來說,財政獎補資金可謂“及時雨”?!敖陙?,我們通過獎補平臺申請了設備補助類工業和信息產業發展資金等14個獎補事項,獲得獎補資金5900多萬元,最快一筆只用3個工作日就到賬了?!被窗舶难箜槻怆娂夹g有限公司負責人熊巖說。

2020年以來,淮安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在全國設區市首創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2023年,淮安制定《淮安市深化財政獎補資金直達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打造“新概念、新機制、新應用”“一站直達”獎補平臺,改革升級到3.0版本。

播下制度創新“種子”,5年成果近400項

從“東方橋頭堡”連云港出發,一趟趟國際班列滿載“江蘇制造”,馳騁在新亞歐大陸橋上;蘇州工業園區榮獲江蘇首個且唯一的“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鏈加快發展,向全球延伸……5年前,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江蘇自貿試驗區”)宣布獲批,為江蘇經貿對外開放注入了無限動能。

新藥研發報審流程長、耗時多,如何幫助企業助力新藥盡快上市?南京自貿片區設立全資國有公共服務平臺——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打造基因測序中心、質譜分析與檢測中心等公共平臺,助力企業降低研發投入。其中,國家生物技術藥物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年服務產業鏈企業500余家。

 △馴鹿生物 圖源:南京生物醫藥谷


南京馴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每兩到三周,就能培養出一批個人份的精準靶向細胞藥物?!拔覀冄邪l、生產過程中需要應用到進口特殊物品,在過去面臨通關難、周期長等問題,多虧了生物醫藥產業查驗公共服務平臺,相關物品的查驗放行周期縮短至不到48小時。”馴鹿生物工作人員說。

 △長三角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試點 圖源: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


在蘇州自貿片區,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為契機,率先開展了長三角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試點,通過政府監管的一體化,讓企業“少跑腿”的同時,能更順暢地獲取研發所需的原材料等?!拔覀兺ㄟ^評估結果共享互認,解決同生產商、同種特殊物品在不同關區需重復實施風險評估的難題,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碧K州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5年來,南京、蘇州、連云港3個自貿片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400項。2023年江蘇自貿試驗區新增設立企業1.7萬家,實現外貿進出口4679.5億元,同比增長8.9%,實際利用外資17.4億元,同比增長6.9%。開放型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同批自貿試驗區前列。

 △蘇州億創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圖源: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種好“試驗田”,孵化創新之花

位于昆山開發區的蘇州億創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在一條長達80多米的自動化超高強度柔性輥壓產線上,一塊鋼板經過40個軋輥模具的“一路塑形”,變成了多個鋼制結構件。

該公司總經理晏培杰說,當時,他找銀行貸款,后者要抵押;找風投基金投資,人家要控股。江蘇產研院慧眼獨具,使創業團隊獲得了江蘇產研院與地方合作的3600萬元撥投資金。從成立至今短短3年,公司年收入已超2億元。

這是江蘇產研院首創的“撥投結合”政產學研一體化孵化機制,也是以機制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一項具體舉措,讓創業者“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圖源:南京江北新區


江蘇產研院不僅是江蘇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也是全國產業科技創新的標桿。十多年來,這座“超級孵化器”加速運轉,截至2024年4月,“撥投結合”扶持的新技術項目,已先后投資12億元,扶持落地項目累計85個,帶動地方投資13億元。

近年來,江蘇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比如,在全國率先出臺“科技改革30條”,推出“揭榜掛帥”等舉措,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

僅在揚州,三年來,“揭榜掛帥”行動直接服務企業535家,征集技術創新需求874項,推動企業新增項目研發投入超2億元,項目研發人員近1400名,相關項目實現銷售收入近40億元,專利申請超過500件……更多能挑科技大梁的領軍人才、更多優秀研發團隊脫穎而出。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