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進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教學樓,書聲瑯瑯,學生們正在認真晨讀。課間,學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切磋難題,互換解題思路。他們在競爭中學習,在分享中進步。課余,辯論社團里,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查閱資料、觀看視頻、模擬辯論。報告廳里,學生們參加“附中大講堂”,聆聽來自南大、南師大等高校教授以及附中杰出校友的精彩講座。競技場上,學子們進行智力和體力的角逐……這就是南大附中學生們日常學習生活的縮影。
學校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推行“大高三”戰略、特色大組教研等工作,激發師生們的內驅力。在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課標背景下,以課題為引領,開展了以“自主學習單”為載體,促進學生高階思維教學實踐研究和自主發展。學生逐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積極轉變,學校呈現出“三新”背景下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態。
近年來,學校辦學品質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四次獲得南京市高中發展性評估中含金量最高的大獎——教學質量突出獎。
校長寄語
內驅力是靠正向價值觀引領出來的,而非靠“逼”出來的。看似跨越式發展的背后,其實是學校在師生管理過程思辨和堅持的結果。損害身心健康的成績是沒有價值的,我們追求教學成績和老師身心健康成正比,反過來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和后續力延伸。我們希望以提升質量為核心,通過促進師生努力、勤奮、合作和友愛,培養學生向好的前進素質和終身價值素養。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李海燕
強烈的目標意識、數字自信和過程中促進
激發學生內驅力三步走
南大附中實施“大高三”戰略過程中,注重建立并不斷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內驅力。分管高中部的副校長越紅東從樹立強烈的目標意識、數字自信和過程中促進三個方面展開介紹激發學生的內驅力過程。
首先樹立學生強烈的目標意識。“這個目標意識也是在不斷實現、完成中再次激發產生的。”每年高一新生第一次學生及家長會,越校長都會鼓勵學生,“中考暫時欠缺沒有關系。經過三年努力和完善,最終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收獲,也就是我們南大附中常常出現的‘反敗為勝’現象。”他會通過數據分析,讓學生及家長意識到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清晰目標。通過目標引領學生完善自己,建立整個人格價值體系的過程。
第二步是幫學生樹立數字自信。近三年高考對比數據顯示,南大附中是一所不斷超越的學校。越校長直言:“學校歷年高考數據信息告訴學生,目標是可以完成的。當然,講信心不能空喊口號,而是歷屆數字信息呈現后累加的結果。”
第三步,學校還不斷在過程中促進,從高一到高三,一次次努力,讓學生們在考試過程中看到成長而自信。
△自主學習的身影隨處可見
教案數據庫、特色大組教研和學科貫通
激發教師內驅力三步走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南大附中每屆高三年級主任接力時的共同宣言。越校長說,“每次動態目標的建立,會給老師壓力,但同時也會激發他們更強的內驅力。學校通過建立教案數據庫、開展特色大組教研活動和學科貫通模式,不斷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內驅力。”
近10余年來,學校建立了南大附中高中專屬教案庫。比如針對新高考,2022屆新高一備課組完成教學后,精選出1/3的精華內容,包括在教學課堂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模式、教案、策劃等,放入數據庫,給新一屆學生們使用。第二屆高一完成整體教案后,將繼續從全年教案中篩選出1/3不重復的精華內容充實到學校教案數據庫。三年三個新高一,完成高一年級所有學科教案數據庫的建立。“每個年級數據庫都是3年1/3教案的精華,都是行之有效且提升力很強的內容。目標三年完成學校新高考教案數據庫的建立。”
南大附中的特色大組教研活動也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比如跨學科融合教研,當語文組開展教研活動時,其他8門學科的備課組長也參與其中。每個學科組長從學科本身得到啟發,還從教學組織內容和教學目標上起到觸類旁通、相互借鑒的作用。每一輪跨學科大教研活動,9個學科分批次教研后,每個學科的教研組長將實現和所教學科融通。學校還采取跨年級教研形式。比如高三年級組教研時,高一高二年級組學科組長們也參與其中,從而能提前知道高三教學的模樣。高三會給高一高二老師提示高三教學的重要關鍵點,實現高一高二教學有前瞻性,高三教學有回顧性,助力學子厚積薄發,形成強大的發展后勁。每個年級實踐都為后面年級起到重要引領和鋪墊作用。
多年來,南大附中采取學科貫通模式:三個年級組的教師主體力量不變,所有老師是跟著學生從高一教到高三。參與過一輪高三,再回到高一教學時,老師的思想和眼界也會拓寬很多。新年級新目標,老師們把每一屆高三的“失”當作下一屆高三的增長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知不覺中早已成為南大附中教師隊伍間傳承的文化和精神。通過5年積累,學校已建立了三支“能征善戰”的教師隊伍,教師的信心、能力和自驅力隨之明顯提升。學科貫通模式也促進了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近年來,南大附中的市、區級青年優秀教師達41名。
△學生自編自導的課本劇
“自主學習單”為載體
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教學實踐研究
在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課標背景下,南大附中積極以課題為引領,通過“自主學習單”省級課題研究,統攝學校所有學科,引領教師關注課堂教學。在南京大學呂林海教授、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彭剛、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曹茂昌等專家指導下,提出了以“自主學習單”為載體,開展了關注促進學生高階思維教學實踐研究。
南大附中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長成華透露:學校以高中三年為規劃,從“教師設計”→ “師生設計”→“生生設計”,探索出一條適合學校的“自主學習單”的校本研究之路。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從“知識為本”到“素養為本”,從“臺前”到“幕后”,從而改變育人方式,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發展。“我們在‘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理念下,設計編制了南大附中《‘自主學習單’編制指南》。2021年起,學校在高一年級九個主要學科進行了‘自主學習單’的嘗試編制,將各學科對高中生高階思維的培養要求融入其中,充分體現學科特色和學情。推動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020級學生使用新教材以來,學校致力于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新教材的同時,安排各教研組以“自主學習單”為載體,通過3-6年完成所有高中學科完整的學案集,并以此帶動學校教科研工作,真正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長”。 “學校的教育教學應滿足不層次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自主學習單’其實是對學生自主性的尊重和認同。在‘自主學習單’的設計過程中,學生可以知道老師要教什么,老師知道了學生想學什么、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水平層次。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不斷融合,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攀升。”
△書法楹聯基地
副校長成華介紹,學校除了開展以“自主學習單”為載體的課堂教學研究以外,還以創建“高質量四星高中”為標準開展了各方面的自主發展教育規劃和實踐,包括建立促進學生自主管理的各項常規制度、開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特色課程、搭建促進教師隊伍自主發展的各類平臺等。其中附中大講堂、青年教師成長營、相約星期三、DI創新教育市級課程基地、楹聯省級課程基地等平臺,逐漸成為促進師生們自主發展的教育主陣地。
聯系我們
△學校官微
△掃碼咨詢
咨詢電話:
普通高中 025-83236409 83236410 83236419
國際高中 025-83236440 83236441 83236443
小升初 83233860
學校地址: 南京市鼓樓街83號 (鼓樓廣場旁)
(通訊員 蔣智勇)
- 熱點
- 2022-05-24 12:58:54
- 熱點
- 2022-05-24 12:38:08
- 熱點
- 2022-05-24 12:37:14
- 熱點
- 2022-05-24 12: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