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籃子”,事關“大民生”。在北京市舉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多次表示,北京市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交易平穩。
自4月22日以來北京本輪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居家辦公、核酸檢測常態化、封管控區的增減變化……疫情不斷考驗著北京商業和物資供應能力。
據悉,北京自2003年后已建立起完備的物資儲備模式。在北京的物資保障體系中,政府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充分發力,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同成為物資保供的主力。在批發端,發揮供應主渠道作用,加強調運供給;在零售端,提升備貨量,保障末端供應穩定;在配送端,提高分揀配送能力,補充人力運力。
北京政策端、批發端、零售端、配送端環環相扣,配合得當,“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都滿滿當當!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更要打贏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這場硬仗。
托穩“菜籃子” 批發市場為保供添底氣
針對近幾次市民存在短時間大量采購需求,北京市主要批發市場通過多種措施組織貨源,有效保障貨源供給。
蔬菜上市量2萬噸左右、豬肉上市量1200余頭、水果上市量超萬噸……作為保障首都“菜籃子”八成供應量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自疫情發生以來充分協調商戶組織貨源、調節供應、穩定價格、滿足需求,成為北京保供的“底氣”。
北京新發地市場貨足價穩。圖:北京日報
如何更好地發揮新發地市場保供作用,豐臺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孔鋼城表示,要動員運銷大戶加強產銷對接和調運力度,確保蔬果肉蛋等農產品上市量保持較高水平,加大耐儲菜的存量,保證上游貨源充足。
為確保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新發地市場組織“蔬菜大王”、百強商戶和配送大戶建立AB團隊保供機制,團隊主要人員分成兩組并在經營過程中互不接觸;進京車輛保障專班繼續兩班倒,確保各地農產品順利進入市場;通過菜籃子直通車,做好“最后100米”的社區化服務,多措并舉,托穩首都“菜籃子”。
水產品物資供應也是保供重要一環。作為全市主要的海鮮批發市場——京深海鮮市場雖然從5月17日官宣開始“暫時休市”,但其上線的京深海鮮商城,成為市民線上購買產品的便捷渠道。另外,一些大型連鎖企業都有穩定的生鮮供應渠道,可通過產地直供的方式保證供應,新發地、四道口、大洋路等為許多小型連鎖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采購渠道。
值得關注的是,在確保貨源穩定供給的同時,北京免除主要市場蔬菜和國產水果進場交易費并將政策延長的決定,降低了經營商戶和運輸司機的進場交易成本,為各大市場“貨足價穩”的保供“底氣”增加了政策保障。
保供穩價是使命,疫情防控是關鍵。北京市商務局明確,對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經營商戶每24小時進行1次核酸檢測,進入市場內采購的人員須持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進入批發市場的外埠貨運司機除持核酸陰性證明外,還要做一次抗原檢測;針對重點保供企業的從業人員,實行“白名單”管理機制,落實“四方責任”,實行閉環管理,確保防疫和供應安全。
錦繡大地批發市場作為京西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加強。樓宇里的經營業務全部暫停,僅保留露天廣場的夜間批發業務,主要為周邊生鮮店、機關單位食堂等供應蔬菜水果。人員進入市場均要佩戴N95口罩,出示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人員在出入口閘機前“刷臉”或刷身份證可在1秒內完成測溫、健康寶查驗、核酸結果查驗等;在車輛入口處,進行人工測溫、查驗健康寶、核酸;進京貨車司乘人員需完成抗原檢測才能下車,市場所有經營商戶需要每天檢測抗原,并按時上報自測結果。
零售端穩民生 北京各區在行動
北京這一輪疫情,病例報告涉及15個區和經開區。為保障市民采購需求,各區齊發力,抗疫情、穩民生,統籌調配零售端資源,指導重點連鎖超市和生鮮電商企業提高蔬菜自采量,增加貨源供給,將備貨量提高到平時的3-5倍,保證不斷檔、不斷貨,保障末端供應穩定。
市場供給有了“底氣”,價格就成了保供的穩定器。永輝超市作為豐臺區保供單位,價格均按照政府制定的價格及低于制定價格進行售賣,無漲價現象;家樂福超市米面糧油、蔬菜水果、肉禽蛋、防疫物資等方面備貨量是日常的2至3倍;聯生超市生活必需品備貨增加平常的30%。朝陽區內各商超同樣物品豐富、價格親民,很多超市還推出特價菜讓利于民。作為朝陽區區屬國有企業,京客隆超市在確保門店庫存充足的同時,啟動兩家配送中心24小時應急配送機制,增加店鋪補貨頻次。此外,加強價格管控,所有店鋪嚴格執行總部統一定價,嚴禁私自調價漲價。
封控管控區內的居民是保供重點。海淀區組織重點保供企業為封控管控區居民準備了“蔬菜包”:翠微超市將1.3萬余份蔬菜大禮包送往海淀街道和北太平莊街道16個社區;超市發將近1萬份的蔬菜包送達青龍橋街道、清河街道、曙光街道、中關村街道的封控管控區居民家中;6萬余份蔬菜包由物美送到7個街道。
及時補貨是體現供應能力的重要一環。海淀區依托生活必需品“點對點”監測補貨保障機制,發揮末端監測作用,了解售賣情況、庫存量、供貨能力等情況,發現補貨慢、短時斷貨等情況,及時提示企業。同時,各街鎮通過“大店帶小店”補貨機制、市級點對點食材供應配送企業等多種方式協調非連鎖小店進行資源對接,豐富物資供應渠道。西城區依據監測掌握供貨、售賣、庫存、價格等情況,啟用臨時蔬菜儲備庫對個別超市、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補貨。此外,老字號加碼備貨生產與配送服務,增加外帶外送品類,加大供應不漲價,通過線上社群發布菜單對接滿足居民日常飲食需求。
在石景山區,“34+6+5”重點保供網點臺賬則有效保障商超及時補貨。區內物美、永輝、壹公里等重點連鎖商超拓展采購渠道,建立產銷對接,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同時,生活必需品實時報送機制通過重點商超每小時報送客流量、銷售量情況可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指導精準及時補貨。通過對連鎖商超品牌的30余家保供網點的監測,石景山區生活必需品日均銷量保持在70噸左右,日均庫存保持在530噸左右,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提升運力 確保所需品“送”不停
為有效解決群眾“買菜難,送菜慢”的問題,北京市區500余輛蔬菜直通車統籌調動,可隨時根據需要保障疫情小區供應。電商平臺通過前置倉站點互助,加大封管控區周邊貨源和人力調配,優先保障封管控區居民線上下單需求。
在海淀區,“蔬菜直通車”可從農產品批發市場直接調運生活物資送到封控區、管控區等地,進行線下平價銷售,確保群眾生活物資不斷檔。其中,百舸灣“蔬菜直通車”在海淀區有37輛,共進駐69個社區。“蔬菜直通車”每天應急保障車輛10輛以上,每輛車都可以隨車攜帶蔬菜80余種、水果30余種等農產品共2.5噸以上。在保證日常服務社區不斷供的情況下,百舸灣“蔬菜直通車”出動應急保障車輛5輛,將近100噸農副產品分散至海淀區各處,真正做到哪里有需要去哪里。
在通州區,品農公司、百舸灣公司、優選生活公司、新發地蔬菜公司等4家企業參與保供工作,每輛直通車配置20余種生活必需品,并可根據需求定制搭載品類,每輛車最高配貨量可達3噸,已向封控區域內配備蔬菜直通車200余車次。石景山區同樣加強末端保供力度,建立便利店、社區菜市場、小菜店等保供企業微信群,及時了解末端供應情況;對接區內5家蔬菜直通車企業,在現有18輛菜車正常運營的基礎上,再備10輛菜車機動保障街道社區緊急需求,保證1-2小時生活物資準備配送到位。
北京市商務局明確,配送端方面,重點電商平臺企業多方籌措人力,配送力量提升至平時的1.5倍以上,提高倉儲分揀和物流配送服務能力,滿足居民在線購物和配送服務需求。對于存在運力不足的站點,企業及時從外圍區統籌調配,迅速補充運力缺口,力保不出現無法配送的問題。
自本輪疫情以來,居家辦公的市民對線上下單的需求量增加,為確保線上不缺貨,盒馬北京門店整體備貨量保持在平日的3-5倍,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倉庫、物流24小時打板分揀運輸,系統補貨與手工訂單結合,門店及時補充商品,每日進行二次甚至多次配送,并多方組織人員,補充配送員隊伍,通過集單、啟動無接觸配送點位等措施,綜合服務能力提升近3成。此外,百余輛大容量配送車臨時上崗,這些“重火力”大多集中在臨時管控的小區。
海淀區各電商平臺同樣受疫情影響銷量普遍高于日常水平。其中,叮咚買菜14家門店、京東七鮮2家門店、盒馬鮮生7家門店、美團買菜19家門店、每日優鮮13家門等開足馬力保供應,積極應對居民線上購買需求。通州區美團、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三家電商平臺企業按照平時3至5倍備貨,平臺確保運力,不能不接單。物美多點、京東七鮮等推出5類39至88元的安心套餐,包括蔬菜、肉類、水果等多個品類。
北京,菜夠!北京這場保供戰“疫”穩扎穩打,從生產基地到市場商超、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從線上平臺到物流配送,北京市的城市保供體系正激發著市場主體的活力和能動性,形成穩定有效的儲備和供應。
面對壓力,北京全力守護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交出了一份讓百姓“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的民生答卷。保供,北京是認真的!
- 熱點
- 2022-05-30 08:03:01
- 熱點
- 2022-05-30 20:15:07
- 熱點
- 2022-05-30 20:14:22
- 熱點
- 2022-05-30 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