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6月4日,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凌城鎮稻茬小麥示范片實割實測現場,村民陳洪尚“緊張”地看著專家們收割測產自己承包田里的小麥?!爱€產755.3公斤,是我省淮北地區稻茬小麥高產新紀錄!”當聽到這句話時,陳洪尚黝黑的臉在陽光下泛出紅光。
此次實收測產,是由江蘇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王龍俊,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揚州大學郭文善教授,國家小麥產業體系栽培崗位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姜東等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依照《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方法》,對睢寧縣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高產攻關田和凌城鎮、慶安鎮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進行現場實割實收測產。
“我的這塊田是沙壤土,前茬為雜交稻?,F在種的小麥品種是‘淮麥50’,播種時間偏晚,去年10月30日才播種,采用的是寬幅機條播播種方式,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了藥劑拌種包衣處理,播種及時進行了鎮壓。底肥用的是小麥專用緩釋肥,3月下旬,每畝地趁雨撒施尿素10斤……”說起自己的這塊承包田和種植經驗,陳洪尚滔滔不絕。
如何讓自己今年的畝產淮北地區稻茬小麥高產新紀錄?陳洪尚和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分享了他的“秘訣”:“種地也要講科技。這幾年,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還有縣農業農村局一直都支持我,經常來田里現場指導。今年,他們推薦的小麥品種,推廣的寬幅機條播、鎮壓、緩控肥都很好,所以,農技專家們也是我最想感謝的人。”
戴著草帽,一頭扎進田里,一眼識別出小麥出現了哪些問題,種植戶隨叫隨到,制作簡單的PPT、小視頻及時推廣新技術,在田間地頭為農民講授注意事項,微信群里及時回復……是揚州大學農學院小麥栽培團隊的工作日常。
“農事講究農時。讓稻茬小麥高產,培育壯苗、施好拔節孕穗肥、促進苗情轉化三個方面是最關鍵的環節。每年,到了這些關鍵的時間節點,我們可能忙得連飯都吃不上,每塊田里都要跑。”揚州大學農學院朱新開教授告訴記者,“不過,當看到種植戶們喜獲豐收,自己也抑制不住開心!明天一大早,我還要趕去鹽城,那里的種植戶也等著和我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記者了解到,除了今年的畝產755.3公斤創下江蘇淮河以北地區稻茬小麥創高產新紀錄外,2021年稻茬小麥實收畝產762.6公斤的紀錄,也出現在由揚州大學農學院小麥栽培團隊指導的承包田里。“這些當年的最高產,體現出我們研發技術的成熟度和適用性?!敝煨麻_指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葉真
- 熱點
- 2022-06-07 09:39:43
- 熱點
- 2022-06-06 20:24:23
- 熱點
- 2022-06-07 20:24:16
- 熱點
- 2022-06-07 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