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三農”工作》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這部專題文集,收入習近平同志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習近平同志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做好“三農”工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點亮了“思想之光”。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在《論“三農”工作》一書中,習近平同志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主動扛起重大時代使命,以更大力度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正當其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種“搖錢樹”也繪“山居圖”。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發展鄉村產業要把更多的“小木耳”“小黃花”發展成為富民“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為特色產業謀思路,更是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找出路。對標學習,要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更進一步,要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基礎上,堅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穩扎穩打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兩把標尺,缺一不可、相輔相成,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的民生牽掛。要聚焦共同富裕的目標,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民工務工技能、強化農業支持政策、盤活農村資產等多途徑增加農民就業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要堅持“塑形”和“鑄魂”并駕齊驅,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綿綿用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廣大農民的物質生活“寬裕”、精神生活“富足”。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護“百姓安”也護“大局穩”。“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我國農村社會正處于深刻變化和調整時期,各種風險挑戰疊加,答好鄉村治理“必答題”是民之所需、政之所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常態化開展平安鄉村建設,持續鞏固農村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護航農村穩定安寧。從全局角度看“三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大對農田水利、農機作業配套設施等建設支持力度,讓億萬農民用上“中國種子”,讓中國人民端穩“中國飯碗”。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讓“思想之光”點亮鄉村振興之路,自覺當好鄉村振興的“先鋒隊”,以為民赤子之心、愚公移山之志、開山劈石之勇、務實擔當之責,在農村大舞臺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攜手共干,必將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讓振興藍圖變成美好現實。(艾佩韋)
- 熱點
- 2022-06-07 09:39:43
- 熱點
- 2022-06-06 20:24:23
- 熱點
- 2022-06-08 16:53:23
- 熱點
- 2022-06-08 16: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