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春暖“三農”工作。最是春好處,春耕正當時。各地為春耕農業生產“保駕護航”,為提質穩產持續“發力”,繪就好“豐景”,匯聚起實現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政策為基,下好春耕備耕“先手棋”。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糧食連年豐收,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做好春耕備耕生產,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緊抓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把豐收的種子撒在春天的田野上,把致富的希望孕育在豐收的喜悅里,牢牢抓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濃墨重彩繪出強農富民新畫卷。
科技助力,跑出三農發展“加速度”?!耙蝗沾焊占Z,十日春耕谷滿倉?!泵恳粓鍪斋@,都離不開春日里的辛勤耕種。當前,在鄉村數字化的大背景下,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亟須為“新技術”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從智能化育秧,無人駕駛農機整地、插秧,到無人機遙感巡田等……開年以來,各地積極探索數字化助力春耕,促進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打通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跑出三農發展“加速度”。
人才賦能,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樂”。國以人立,業以人興。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點燃了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隨著鄉村振興步伐向前推進,農民總體素質明顯提升,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規模持續壯大。變“會種田”為“慧種田”,唯有培育更多“智慧種田”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的根脈才不會斷,糧食安全才有保障??萍?、人才賦能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帶來無限可能,同時也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作為全年糧食安全的“重頭戲”,要搶先抓早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讓“科技之花”開在田間地頭,讓“春天的約定”更加動人,讓農民期盼的美好未來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