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蘇州:夯實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底座”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強化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關鍵支撐?!苯衲?月召開的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會,吹響了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新號角。

作為蘇州教育資源、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的集聚高地,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自2002年開發建設以來,歷經研究生城、高等教育區、科教創新區三個發展階段,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發展為核心、高端人才為引領、大院大所集聚為支撐、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方向的發展之路。當面對蘇州建設產業創新集群的新命題和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新使命,這片創新熱土又有了新的謀劃。

近日,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示范發展推進會暨“慧聚獨墅湖”品牌發布會舉行。一場會議,拿出了一份縱深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體化方案。當城市的頂層設計和區域的實踐探索不謀而合,科教創新區正一步一個腳印,全力打造融合發展的樣板,在“群區合一”中謀求“產城人融合”。

要素融合

技術、資本、人才發展交互遞進

2006年,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破土動工,中科院納米所在獨墅湖畔成立;2010年,蘇州大學納米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納米學院成立;2011年,蘇州納米城啟動建設,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獲批;2016年,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啟動;2020年,姑蘇實驗室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布局材料學科;2021年,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獲批;2022年,蘇州實驗室掛牌成立……仔細留意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在獨墅湖畔的成長歷程,一條產業發展伴隨著產業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大平臺交互生成的進階之路,成為科教創新區獨特的發展模式。

不止一個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在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交織纏繞、協同融合中,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在獨墅湖畔發展壯大。這其中,既有圍繞產業鏈部署完善創新鏈、產業集群的遞進生成,也有圍繞創新鏈布局賦能產業鏈的創造性生成?!斑@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一體發展,內含創新資源供求關系自然協調的內在邏輯,也將繼續引領科教創新區再攀高。”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莉說。

教育資源集聚高地、科技資源集聚高地、人才資源集聚高地——在日前舉行的推進會上,科教創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淼用“三個高地”概括了現狀。

這是家底,也是底氣。如今,科教創新區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蘇州納米城、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大學科技園、上市企業產業園、“一區兩中心”等平臺載體集聚,5000余家創新型企業、33家高校、15家科研院所扎堆,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涌動?!皠撔乱卦诳平虅撔聟^高效配置,為鍛造出更高能級的創新引擎、孕育更蓬勃的產業奠定了基礎?!标愴嫡f。

機制創新

一年“撮合”500多個校企合作項目

高校出題,企業揭榜。當天的活動上,一份“揭榜掛帥”項目榜單讓在場企業家代表興奮不已。這份由轄區高校和院所張貼的榜單,畫出了產學研用的“同心圓”。

“滿足條件的揭榜人,在聘期內可以享受到相應的經費支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各方能在頻繁的互動中實現教育和產業體系的深度融合。”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高校合作發展局局長嚴海清說。

企業家是高校的兼職教授,高校教師是企業的“訪問工程師”;高校和企業除了單個項目的合作,還能攜手開辦產業學院……這些年,科教創新區在機制體制上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案爬▉碚f,我們通過‘三聚焦一平臺’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嘗試?!标愴嫡f。

“三聚焦”是指聚焦產業適用人才培養建立學科設置與產業發展互動模式,聚焦高層次人才引育建立高校院所與企業人才雙向交流機制,聚焦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到“用”的轉變;“一平臺”則是建平臺、搭梯子,營造創新要素融合發展新生態。在“三聚焦一平臺”模式下,高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從專科到博士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和一批“身份在院校、創業在園區”的產業教授、科技副總活躍在獨墅湖畔,成為最活躍的創新因子。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機制創新釋放的巨大能量:科教創新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000余家,占園區41%;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1972件、PCT國際專利733件, 2022年度技術合同交易金額107.49億元,各級各類領軍人才約2500人。每一年,科教創新區會撮合各類校企合作項目500余項;憑借產業聯盟、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創新體、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機構等一批校企聯合體,累計已有1551家科技企業成功孵化,在獨墅湖畔茁壯成長。

突破成勢

“1+N”打造高效能協同創新體系

讓靜止的飛輪轉動要耗費大量力氣,但當飛輪的速度到達某一臨界點,其重量和沖力將推動自身永久轉動。在科教創新區,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相互咬合、相互促進,打造出屬于自身的創新飛輪。

“希望蘇州的高校和職校積極開設生物分離純化專業,擴大招生規?!薄俺呀ǔ傻膸姿屡d產業學院外,我們還希望政府能深度參與共建新的產業學院、校級研究院、公共服務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在日前的推進會上,來自產業、高校、院所的代表帶著各自的訴求紛紛“求合作”。而隨后發布的“慧聚獨墅湖”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品牌,恰到好處地回應了各方訴求——以“1+N”模式集各方力量,夯實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最堅實“底座”。

據悉,“1”是圍繞園區大力發展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應用、醫療器械等產業創新集群,以園區產業服務型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國創中心等為主體,設立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聯盟,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模式?!癗”則通過推出事業合伙人、“產業大學”、產學研融合“中繼站”等“N”個具體舉措,圍繞特定產業鏈方向創新需求,推動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創新知識充分共享、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搭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環境。

“通過‘1+N’模式,我們舉整個科教創新區之力,建立包括職能部門、產業平臺、高校、科研院所、國創中心、龍頭企業等在內的創新聯盟?!标惱蛘f。這些創新要素在產學研用各端相互賦能、協同發力?!皩脮r,一個高效能協同創新體系將推動整個獨墅湖畔的產業創新集群騰飛?!保ㄌK報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