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第三十三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江蘇有479.3萬殘疾人,“就業為先”成為當前扶殘助殘的重要抓手。江蘇正在因地制宜,搭建更高質量的就業促進體系,拓展殘疾人創業就業渠道,增加殘疾人知識技術型就業崗位,探索家門口就近輔助性就業,夯實殘疾人共同富裕基礎。
“家門口”學技能,實現輔助性就業
21歲的琪琪每天要到南京市建鄴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報到,接受“客房服務”實訓。在中心實訓室,為一張酒店標準單人床鋪床單,快速套被套和枕套,是琪琪每天要做的“功課”。和她一樣的學員,還有30多人。記者看到,在這里培訓的學員都是較難就業的智力障礙患者、孤獨癥患者、精神障礙患者、混合障礙患者等,他們可以選擇寄宿在中心,也可以日托,一邊享受托養照料,一邊學習如何自理和一些能勝任的勞動技能。
據中心負責人鄭躍琴介紹,2500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設置了6個實訓室,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十分受殘疾人家庭的歡迎。殘疾人學員基本都住在附近,他們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就近學習中西式面點、手工精油香皂、香薰制作、餐廳擺臺等技能。中心每年培訓100多名殘疾人,輻射全區近2000名殘疾人及家庭。據悉,從這里走出去的學員,不少被賓館、餐飲企業、景區錄用,就業給這些特殊家庭帶去了極大的希望。
托養加輔助性就業也是很多地方探索的路徑,各地普遍建立輔助性就業資源調配中心。五年來,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在全省逐漸覆蓋城鄉,殘疾人自我發展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通過集中就業、按比例就業、自主創業等形式,全省37.3萬名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實現就業,就業率超過50%。依托“殘疾人之家”,江蘇每年安排輔助性就業近3萬人。立足新就業形態,“家門口就業”幫助很多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開發了一批適合殘疾人的就業崗位。據悉,江蘇正在實施“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計劃”,“全省凈增殘疾人就業2萬人”被列入今年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
挖掘技能優勢,提升就業質量
“我視力不好,雖然看不見光明,但我想成為一名咖啡師。”試運營一個多月以來,位于無錫市梁溪區前西溪4號的科學家咖啡晨曦店已接待顧客近2000人次。店內,視障咖啡師葉臻杰熟練地在機器上完成研磨咖啡豆、稱重、萃取等工序,身體的障礙不影響他制作出香醇可口的咖啡,“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有五險一金,自食其力讓我感到很快樂。”其實,科學家咖啡晨曦店不僅增加了視障咖啡師這一技能型就業崗位,走進店內,還能發現細節處都藏著暖人心的設置。店內售賣的貼著金色標簽的掛耳咖啡,由社區殘疾人之家的成員完成最后包裝;殘疾人文創產品在店里展陳售賣,為殘疾人增收助力;配有盲文的“等待休息區”,設置了更舒適省力的倚靠裝置。
科學家咖啡晨曦店是全省首家由視障咖啡師運營的咖啡店,由無錫市本土品牌“科學家咖啡”與梁溪區殘聯、崇安寺街道聯合推出,為視障人士提供專業培訓課程,直到他們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咖啡師。無錫市共有1萬多名視力障礙殘疾人,近年來,該市探索研發了很多視障人士也能從事的咖啡師、語音主播、客服等新業態崗位。無錫還同步開展新業態就業培訓,為視力殘疾人技能型就業拓展新渠道。
讓擁有知識和技能的殘疾人更好發揮出優勢,提升他們的就業質量,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殘疾人就業的新趨勢。蘇州市殘疾人就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毛小燕介紹,蘇州將殘疾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重點幫扶人群,讓學業到就業無縫銜接。近日發布的《中國殘疾人事業研究報告(2023)》指出,我國殘疾人勞動就業質量逐漸提升,據2017年至2021年殘疾人就業統計分析,我國殘疾人知識技術型就業崗位數量在逐年增加,特別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殘疾大學生,在多元化的就業形式、就業渠道以及就業支持政策的扶持下,就業狀況在逐步向好發展。以江蘇為例,目前江蘇已全面落實“一生一策”就業幫扶政策,幫助90%以上的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實現就業。
組織“云”面試,“搭橋”來圓夢
家住南京市江寧區的李智霖大學畢業多年,因一場事故不幸致殘,但她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我想通過勞動創造幸福,我絕不會向命運認輸。”辦法總比困難多,通過自學,李智霖掌握了計算機報表統計等技能。最終,南京市江寧區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為她牽線搭橋,助力她與企業進行“云”面試,圓了她多年來的就業夢。
“云”上不僅能面試找工作,還能讓殘疾人互幫互助,“我想挑戰自我,通過直播平臺實現自身再就業,還可以幫助其他殘疾人朋友,推銷他們制作的文創產品。”潘朝霞是重度肢體殘疾人,行動不便,但她不想一直悶在家中。在南京市棲霞區殘聯的對接下,潘朝霞參加了直播培訓,學習直播帶貨和視頻剪輯。
眼下,很多企業愿意承擔社會責任,開拓崗位滿足殘疾人的就業需求。記者采訪時發現,若鄰生產加工外包服務(蘇州)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幫助殘疾人充分就業,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目前,該公司在蘇州的66名員工中有44人是殘疾人,殘疾人員工占比高達66.7%。
如何增強企業和殘疾人之間的就業信息交流,成為助力殘疾人圓就業夢的關鍵步驟。為此,蘇州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助殘聯盟,成員單位已擴大到190家。助殘聯盟的愛心企業認領并實施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的項目,對殘疾人的非遺作品、文創產品進行展示和售賣。
全省各地還探索搭建助殘服務和產品的展示銷售平臺,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增收提供更多扶持。記者采訪獲悉,省殘聯與省文旅廳合作,將在全省范圍內分兩批上線銷售5萬張盲人按摩消費折扣券,只要19.9元就能享受一次價值60元的盲人按摩,消費券適用于全省370多家盲人按摩機構。首批3萬張消費券將于5月21日上午9點通過“水韻旅游”數字文旅綜合服務平臺進行發放。省殘聯還配合協調相關部門開設殘疾人勞動產品專區,將殘疾人產品納入政府購買范圍,在整合、推廣、展示、銷售殘疾人勞動產品方面對接更多資源和渠道。5月19日,在省農副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省殘聯等9家單位共同舉辦全省殘疾人就業產品“雙百”推介會,現場展示乳飲沖調、日用百貨、糧油副食等10大類100多件各地優質特色的殘疾人勞動產品。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唐悅 劉春
部分圖片來自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