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讓鹽堿沙荒變“大國糧倉”

李群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調研,了解當地開展鹽堿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推動科學灌溉,推廣現代農業等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示范園區要在推廣現代農業方面真正發揮作用,不斷探索,找到適宜這里的品種、技術和耕種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鹽堿地是一種土壤頑疾,被稱為“地球之癬”。在一些地下水位高、蒸發強烈或地形低洼的地方,溶解在水中的鹽類在土壤表層積聚,久而久之,土壤理化性質隨之改變,影響植物生長。我國的鹽堿地面積約為15億畝,其中可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據農業農村部測算,在改良后的鹽堿地種植水稻,平均每畝產量約400公斤。喚醒鹽堿地這一“沉睡”的資源,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鹽堿地的形成有其內在復雜機制,對它的治理利用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改地來適種,土地變“健康”,這是鹽堿地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先鋒鎮紅旗村,通過磨碎的工業固廢鋼渣做成土壤改良劑。由于脫硫后鋼渣呈酸性,可以中和鹽堿地的堿性,同時還可以疏松板結的土壤,利于化肥的吸收。“以廢治廢”治理鹽堿地,不毛之地現綠色生機。目前我國在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面已形成了包括土壤排鹽技術、土壤生物有機治鹽改土技術等八大體系40多項實用技術,通過持續治理改造,我國鹽堿地呈現面積總量減少、重度鹽堿地面積比例逐年降低的趨勢。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這也意味著,不僅要“改土”,還要育“新種”。我國已累計推廣了50多種耐鹽堿作物品種。在江蘇如東,當地于沿海灘涂推廣油菜種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讓鹽堿地變成農民的“增收田”;河北滄州,經過多年鹽堿地整治和小麥品種選育,旱堿麥種植面積超過百萬畝……近年來,鹽堿地的改良研究及開發利用不斷取得新進展,有良種,還有良法、良技來配套,科研成果正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渤海之濱到嫩江之畔,從河套平原到天山南北,綠油油的玉米、紅彤彤的高粱、黃澄澄的稻谷不時可見,豐收的景象令人欣喜,曾經的不毛之地正變成新綠洲,鹽堿地里產出了更多中國糧。

開發利用鹽堿地,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通過治理賦能、生態賦能、科技賦能和產業賦能,讓鹽堿地里“長”出更多好產品、好產業,助力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