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由“契合”到“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通性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能夠實現結合?這是緣于“中國民族和它的優秀傳統中本來早就有著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全面學習 深入領悟 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網上學校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能夠實現結合?這是緣于“中國民族和它的優秀傳統中本來早就有著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

開放性和包容性為兩者結合提供了前提基礎

開放性和包容性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品質。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一個自我陶醉、自我封閉的體系。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解放思想,不斷根據認識的深化和實踐發展,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來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這種特質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大戰斗力的根本原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來不是排外的、抱殘守缺的封閉文化,廣博的開放性和深邃的包容性,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在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儒、釋、道”三家為主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體系,一直秉持“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發展理念。

開放性和包容性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結合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這種結合,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力量極大激發了中華文化的活力,賡續千年的中華文化汲取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得以再度青春化;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無比豐厚的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有了可以落地生根、繁榮興盛的根基。這種結合表明,世界不同文明之間并非只有互相沖突這一種選擇。堅持開放性和包容性相統一,摒棄“文明沖突論”,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共同繪就一幅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新畫卷,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正確選擇。

實踐性和創新性為兩者結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實踐性和創新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固有品格,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的普遍主張。馬克思主義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實踐、指導創新的有力武器。恩格斯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教義,而是方法,不能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認識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離不開實踐與創新精神的貫穿與支撐。中華傳統文化主張“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孔子的“訥于言,敏于行”“行勝于言”,荀子的“先行后知”,朱熹的“格物致知”,都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實踐性。同時,中華傳統文化的“達變求新”的理念貫穿古今,“天工開物”的情懷作出了眾多技術發明創造,“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創新精神,推動了中華文明革故鼎新、歷久彌新。

實踐性與創新性的共性特質為兩者結合注入了強大動力。在結合中,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被賦予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鮮明的中華文化底色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深厚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彌補了中華文化科學性、邏輯性不足的問題,為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供了正確方向和方法指引,打通了中華文明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通道,兩者實現了優勢互補,共榮互促。

價值追求的相似性與理想社會的同向性打開了兩者結合的廣闊空間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和對共產主義社會最高理想的追求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社會高度契合。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具人民性的理論,主張“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肯定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主張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全人類解放作為邏輯歸宿和終極價值目標。

民本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政治文化。無論是睿智的思想家還是開明的政治家,很早就洞察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客觀規律。老子的“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的“天下為公”“民惟邦本”“民無信不立”,管子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的“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都在強調民眾是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基于此,實現天下為公,物盡其用,人盡其力,人與人親如一家的大同社會就成為民本思想的自然推演,成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憧憬的社會理想。

馬克思主義最初在中華大地傳播時,就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以“大同學”的面目出現,使得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共產主義社會的最高理想喚醒了中國人心中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想象,指出了人類走向這種美好社會的路徑、方法和光明前途。在兩者的結合中,馬克思主義居于領導地位,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決定的,這是推進兩者結合的方向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處于基礎性地位,這是由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傳承和文化基因決定的,這是推進兩者結合的立足點。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兩者的結合,既不是馬克思主義兼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裹掉了馬克思主義,而是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又在互動融合中孕育了新理論、新思想。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研究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精準提煉中華文明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具有當代價值、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并將其巧妙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提出和發展“以人民為中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富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彰顯中華民族鮮明特色的思想理念,這些思想理念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時代表達,點亮了中華文化自信的思想燈塔。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群團教研部副教授)

(《天津日報》2023年6月19日 09版)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