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專員一直忙碌在走訪企業的路上
沈訓宗的特殊“春運”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余夢嬌
一個大容量保溫杯、一本已卷邊的筆記本和一個1萬毫安容量的充電寶,這是南京浦口區人社局助企專員沈訓宗的“訪企三件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轄區數十家企業每周的用工情況,保溫杯和充電寶則為他和手機“蓄能”。
節前,不少企業都有用工方面的難題。1月26日,記者跟隨沈訓宗,體驗了一天助企專員的生活。當天上午8時不到,沈訓宗啟動車子,準備從區人社局出發。
“快過年了,外來務工人員也都陸續返鄉,企業正是缺人的時候。”沈訓宗當天要走訪的是南京金惠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春節前后都是沈訓宗和同事們訪企最繁忙的時候,這是屬于他們的特殊“春運”——和普通人春運回家不一樣,他們是在走訪企業的路上,訪的是企業、送的是服務。
“前期我們在走訪的時候發現,這家企業對一線操作工有大量需求,今天再去回訪看看。”9時整,沈訓宗準時敲開了南京金惠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滕麗辦公室的門。滕麗見到沈訓宗后一臉笑容,“今天還是老規矩?先去車間轉轉,咱們再坐下來聊?”
“身體吃得消嗎?還有什么意見需求沒?”車間里,沈訓宗挨個詢問上個月他幫助企業新招聘來的12名員工,聽到有人提到接送班車、節日福利等問題時,拿出筆記本逐一記下。
從一線工人、班組組長再到人力主管,沈訓宗從上到下都回訪了一遍后,又拉著大家開展“頭腦風暴”,商量討論剛剛工人們反映的問題如何解決、何時解決。
“我還得趕回單位發布咱公司最新的用工需求呢!”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午飯時間,謝絕了企業的用餐邀請,沈訓宗趕回了區人社局,認真梳理上午回訪時企業提出的春節前夕的招聘需求并發布。
“我上午去現場看過了,工作內容不難,薪資待遇很不錯,就在你家附近,要不明天咱們一起去試試?”記者本以為上午訪企的后續工作在信息發布后就要暫告一段落,卻又聽到沈訓宗給轄區幾位居民打電話推薦崗位,比職業中介還要熱心。
幾通電話打完,已經快到下午2時,沈訓宗又拿上他的“訪企三件套”跑了出去。
“幾乎每年春節前后都會出現用工緊缺問題,這幾天好幾個員工提出請長假,不知道他們走后怎么辦。”下午2時30分,記者跟著沈訓宗步行來到區人社局1.3公里外的南京浦口姐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經理吳小建介紹完近期情況后,向沈訓宗提出了30個包含面案師傅、傳菜員、廚師等崗位的長期招聘需求。
出了姐妹餐飲大門,沈訓宗立刻向轄區“靈活就業人員”微信群里發消息“搖人”:公園北路28號姐妹餐飲總部招聘春節期間兼職人員,保潔員、傳菜員、配菜、面案,工資日結……回區人社局的這一小段路上,就有4個人私信沈訓宗咨詢姐妹餐飲的招工詳情。
“我覺得上課時間定在晚上比較好,這樣還能照顧到在職的居民……”回到區人社局,沈訓宗直接搬著椅子坐到了負責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同事的旁邊,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碼出了一份“面點師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文檔打印出來的時候,時間已經是傍晚6時。
今年1月以來,南京就業條線共派出像沈訓宗這樣的企業服務專員190余人次,服務企業1000余家次。通過“沈訓宗們”這樣“一對一”“點對點”的上門問需,不僅提高了人社部門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也促進了我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采訪快結束時,沈訓宗接到了一通轄區企業江蘇潤邦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公司人事主管付麗雅的電話,接通后,電話那頭傳來“喜訊”:培訓的裝配焊接人員已經全部上崗,正好緩解了巴西石油項目訂單生產的“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