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近年來,淮安突出工業為先、創新為要,圍繞建設“7+3”產業集群積極招引新興工業產業項目,同時精心培育本土企業轉型升級,充分激發企業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綠色轉型、質效提升的積極性。
在江蘇紐泰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號恒溫車間里,4條自動化裝配線正在全力運轉。據了解,該裝配線主要生產特斯拉汽車轉向配套產品,導入自動化后,每條生產線可節省人力30余人。江蘇紐泰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自動化工程師趙年華說:“ 自從導入這條自動化設備以后,我們的產品品質得到了有效追溯,在客戶端也贏得了很好的評價,對于我們在現場處理問題也有一個很好的依據。”江蘇紐泰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毛波介紹說:“我們企業先后投入了近2億元,完成了7條全自動裝配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并投入使用,較技改前,技改后的產能效益提升了近35%以上,較好地完成了從人員密集型向智能效益型的轉變。”
民營經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科技創新。近年來,淮安聚焦企業培育促轉型,持續做優企業梯隊培育,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百億培育、千企技改等行動計劃,更有效率推進優質企業技改擴能、困難企業解難紓困、新增長點滿產釋能。2023年,淮安推薦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進入市上市后備企業庫,截至2023年底,淮安共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8戶、創新型中小企業834戶。
總投資約130億元的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漣水縣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引進的鏈主型項目,帶動多家產業鏈項目落戶漣水,計劃打造全球單體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陽能電池片制造基地。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健說:“目前企業36條生產線全部處于滿產滿銷狀態,日產能已突破600萬片,高效電池片量產轉化效率已突破26%,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投產以來已經申請93項技術專利。”
重大項目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今年以來,漣水縣圍繞四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新三樣”產業,瞄準500強企業、上市公司、行業龍頭,既精準突破一批投資體量大的“旗艦型”項目,也注重招引更多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項目、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配套項目,既招引頂天立地的鏈主型重大項目,更招引鋪天蓋地的科技型好項目,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漣水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孟慶霞說:“圍繞巨石玻纖這樣的鏈主型企業,我們正在積極地圍繞產業鏈的上下游開展招商,優化縣域經濟的產業結構,我們有信心依托頭部企業延鏈、補鏈、強鏈。‘十四五’末,漣水縣纖維新材料產業產值將突破兩百億元。”
集群鏈式發展是現代產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今年一季度,淮安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34個、協議引資額2163億多元,其中工業項目278個,50億元以上項目16個。新簽約工業項目中屬于五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項目216個,“7+3”產業集群項目190個。預計到2025年,將培育形成開票銷售超千億級產業集群4個。下一步,淮安將充分發揮50億、百億級重特大項目產業之“錨”作用,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上下游配套企業,有效協同推進強鏈補鏈延鏈,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加快打造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筑牢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支撐。(記者:王子健 漣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