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奔涌向前,青春脈搏始終激蕩。106年前,一群熱血青年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挺身而出,掀起了一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讓五四精神成為永恒的青春符號。回望1919,青年以“外爭主權”叩響民族覺醒之門;展望2025,青年以“強國有我”扛起復興大旗。五月的鮮花年年綻放,青春的答卷代代書寫。從“鐵肩擔道義”到“科技報國門”,從“打破一個舊世界”到“建設一個新世界”,變的是時代考卷,不變的是青年以脊梁撐起家國的擔當。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要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肩負歷史使命,與時代同向同行,在最美的時光遇見更好的中國。中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青年人高舉奮斗旗幟,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本領,勇挑重擔,才能譜寫出新時代的華美樂章。
筑牢“為謀須遠大”的信仰之心,標定迎接挑戰的人生航向。青年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動力源泉,他們有著不屈的意志,即使前路曲折,也從未偏離航道。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年是推翻“三座大山”的排頭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青年是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的楷模;在新時期,青年是銳意進取的時代先鋒。在惶惶數千年的中華歷史中,中國經歷許多磨難,每個時期都有青年奮斗的身影,他們從未被壓垮,反而愈挫愈勇,這是因為他們心中不滅的信念,指引他們走直、走正、走好人生路。新時代青年,當如科技人才梁文鋒,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統一,演繹逐夢的傳奇。未來,將會有無數個“00后”“10后”青年,向世界展示不一樣的中國風采。
新時代中國青年,不僅要樹立遠大理想,更要練就過硬本領。新時代呼喚新本領,國家迫切需要可堪大用的青年人才。“刻苦鉆研增學問,千錘百煉造英才。”知識的積累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青年人獲得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這對拓展知識面,實現多元化學習有積極作用,但也應該看到,碎片化、多元化信息可能造成“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效果,讓青年人在追求知識,苦練本領方面難以做到“專”“精”“實”。這就要求青年人秉承鉆研精神,重視理論學習,并注重實踐,在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中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本領,激發策馬前行的青春斗志。
以“壯志凌蒼兕”的勇毅之姿,投身偉大事業。水滴穿石非一日,海納百川成大海。“一線”是檢驗廣大青年突破自我的場所。90后“北京明白”高健捧過接力棒,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力量。塞罕壩上的大學生陳璐續寫“綠色傳奇”,為守護綠色生態助力。在南海島礁,青年學者吳川良研發珊瑚礁生態修復技術,讓“海上長城”與碧海藍天共生共榮……自覺跳出舒適圈,知重負重、知責盡責,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出絢麗的青春之花。廣大青年用樂觀、向上、從容、堅毅、頑強,以及躬親行動向祖國證明,他們是堪當重任的一代。
櫛風沐雨新征程,砥礪奮進譜華章。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吾輩青年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把無悔的青春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刻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里程碑上。(孫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