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5月21日,長三角鐵路單日卸車19024車,再次刷新單日卸車量歷史最高紀錄,貨運業務量呈現強勁增長態勢,鐵路助力復工復產,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能力更強。
今年3月9日,長三角鐵路單日卸車18709車,一舉打破了2021年12月11日創下的18646車單日最高卸車紀錄。截至目前,已3次刷新單日卸車歷史紀錄。5月1日至21日,長三角鐵路日均卸車達17507車,同比增加2819車,同比增長19.2%。今年以來,長三角鐵路卸車總數達233.19萬車,同比增加29.1萬車,同比增長14.3%。一個個不斷跳動的數字背后,見證了鐵路部門保供穩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的擔當作為。
2022年是不同平常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和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長三角鐵路牢固樹立“大運輸”理念,積極克服疫情影響,“以貨補客”措施火力全開,卸車組織力度持續加大,以多接多卸滿足應裝盡裝配空需求,全力以赴推動貨運上量,打好打贏貨運增運增收大會戰、攻堅戰。
擔負著日常運輸生產統一指揮和組織重任的調度所,充分發揮調度“指揮棒”作用,堅持“向效率要空車、向效率要效益”的思想,精細組織、科學調度,“以卸保裝”持續加力。在生產組織上,與各運輸站段上下聯動,從壓縮管內運用車占用入手,抓好編組站暢通和機列銜接,加速管內重車移動,加快車流移動,跟蹤掌握管內大企業庫存情況和卸車進度,組織重車均衡到卸,為加快卸車創造條件。同時,向國鐵集團匯報,與毗鄰局集團公司聯系溝通,采取就近分界口排空、就近配空裝車、組織車站卸空利用等措施,優化分界口空車交接。
貨運部、運輸部、調度所每日組織專人緊盯點上卸車出車,對重點卸車點提出卸車對策、進行線上督導;機務部做好機車調配和機班供應,提高機車質量和運用效率,為快取快送提供動力支撐。相關車務單位優化班計劃編制下達,精準調度、高效組織;相關貨運單位健全路企合署辦公機制,積極調配勞力搶裝搶卸,加強路地協調,疏通公路堵點,用活用好專用線等各種資源,破解車輛密集到達、出貨困難等難題。
在上海,鐵路蘆潮港中心站承受防疫、民生、外貿等物資“公轉鐵”帶來的運輸壓力。適時而變,因變而勝。車站及時實施寫實分析、優化作業組織、挖掘裝卸能力、提高重箱疏站效率、發揮資源優勢等五項具體措施,加強裝卸車組織,確保運輸組織暢通。3至4月,蘆潮港中心站海鐵聯運開行班列961列,集裝箱業務量達9.3萬TEU,同比增長37%。其中4月份海鐵聯運集裝箱辦理47695TEU,創單月歷史最高記錄;4月4日裝卸車數達1038車,首次突破單日裝卸車千車大關。
5月21日,上海貨運中心卸車1558車。該中心針對疫情防控形勢,優先保障國計民生重點物資卸車轉運;同時快速適應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運輸需求,抓住疫情期間“公轉鐵”貨運量上漲契機,明確“以卸促裝”的思路,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卸車組織。該中心結合糧食、金屬等貨源周期性集中到達以及飲用水等常態化卸車等不同特點,主動對接生產、物流企業,及時與調度、行車等部門溝通協調,強化卸車和排空組織,保障空車鏈條接續,為貨運裝車持續上量打好基礎。從年初至今,上海貨運中心累計卸車近20萬車。
5月18日,裝載聚乙烯的6車物資集中到達蘇州西站,急需要用于企業生產。上海貨運中心發揮聯勞協作優勢,快速制定卸車計劃,組織平行卸車作業,協調收貨單位無縫銜接做好出貨短駁,在3小時內完成搶卸任務,作業效率較平時提升10%左右。
南翔編組站負責上海地區貨車的集結、分解和編組任務。車站發揮綜合自動化管理系統優勢,實施“五位一體”綜合運輸指揮協調機制,做好列車到達、車輛取送等作業緊密銜接,全力壓縮列車在站中轉時間,為加快作業流程、推進卸車上量提供強有力的運輸保障。今年以來,車站日均辦理車數達6311車,同比增長3.7%。
在浙江,寧波車務段依托寧波北侖港、穿山港、鎮海港鐵海聯運的區位優勢,協調集裝箱碼頭、礦石公司、特貨公司等重點貨運增量企業做好專用線不間斷裝卸車工作,提高企業接卸能力。針對寧波北樞紐站集中到達較多的實際,該段深挖潛力,抓好班計劃、階段計劃質量及兌現率。今年1月以來,該段累計卸車23萬余車,同比增長22.7%;其中,4月27日卸車2253輛,創今年以來單日卸車新高。
杭州貨運中心深入開展貨運增量攻堅戰活動,通過合理安排取送車計劃、增加作業批次等措施加速消化待卸量。各作業點做好裝卸勞力、設備保障,科學安排班次加快卸車組織。待卸量較大的杭州北、蕭山、寧波北等貨運站加強與客戶協調溝通,及時組織出貨,確保貨位快速周轉,為加快卸車創造條件。5月16日,該中心完成卸車3399輛,刷新單日卸車歷史紀錄。
今年前4月,金華貨運中心完成卸車19.5萬余車,同比增長10.1%。該中心根據卸車重點站和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情況,先后建立“衢州、新安江、金華、義烏區域一體化”卸車協調機制,破解進出貨場汽車公路通行難題,加速車輛移動、裝卸車和出貨組織效率;同時落實好“技術站服務中間站,中間站反哺技術站”的要求,發揮好金華東技術作業站的動態調節功能,科學調節中間站均衡進出車,作業效率提升明顯。
在安徽,合肥貨運中心把煤炭、礦建材料卸車作為重點工作抓細抓實。該中心堅持“以卸保排、以卸保裝”的原則,精準調度指揮、強化分析協調,動態掌握各站裝卸車進度,重點提升夜間卸車比例和作業效率。4月份以來,安慶桂晗物流有限公司根據疫情形勢調整運輸策略,以“公轉鐵”形式申請開行湖北黃梅、安徽宿松至合肥北站礦建班列,合肥貨運中心加大運力支持,優化卸車作業方案,有效解決了合肥北站集中到站卸車難題。
淮北車務段抓住春耕物資、電煤等國計民生物資運輸需求旺盛的有利契機,堅持優先安排、特事特辦,加強運輸和卸車組織,根據各作業點重車到達情況,采取增加卸車力量、組織外站分卸等措施組織搶卸作業。百善、青町等貨運站密切與廠礦企業聯系,加強現場取送車和卸車組織,確保按時兌現排空、裝車計劃。
今年以來,南京貨運中心日均卸車3016車;其中5月9日卸車3658車,創單日卸車歷史最高紀錄。該中心適應“公轉鐵”帶來的增量變化,加強與地方政府和防疫部門溝通協調,對重點物資由地方出具通行證實行“點到點”運輸;對重點卸車站實行線上遠程指導,盯控卸車進度。各作業點利用貨場倉庫、雨棚、站臺等設備設施,加大到達貨物卸車落地組織。同時加強聯勞協助,動態掌握班列時刻、卸車組織、汽車短駁、船舶到達等作業進度,科學銜接做好生產組織。
卸車大戶徐州貨運中心采取“五優先”措施加快車流周轉流動,針對邳州、連云港等作業點電煤運量較大的情況,健全電煤運輸聯合辦公機制,成立電煤保供工作組和青年突擊隊,建立多方參與的信息協調平臺,動態通報煤礦生產動態及主要電廠煤炭“供耗存”信息,切實保障電煤運輸和卸車組織,做到有車必接、應保盡保。今年以來,該中心累計卸車48.7萬車,日均超3400車,同比增長18.3%;單日最高卸車4359車,實現年內連續3次創新高。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通訊員 許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