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你好!我來自1997 | 香港青年麥德銓:做滬港青少年交流使者



  【編者按】

  他們,出生于1997,恰逢盛世,與香港特區同歲;他們,成長于1997,經歷巨變,與時代同步伐;他們,發展于1997,懷揣理想,與祖國同心跳。廿五年過去,他們身上留下鮮明的時代印記。躬身前行,服務祖國建設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江蘇廣電總臺我蘇網策劃推出《你好!我來自1997》系列融媒體報道,用真實的鏡頭和細膩的筆觸展現青年人鮮活的成長故事和精彩的奮斗經歷,深刻記錄他們與祖國同心共進、追逐美好未來的赤誠夢想。


  2022年6月18日上午,“2022滬港明日領袖(香港)實習計劃啟動禮”在位于香港中環的上海總會舉行。

  長年居住在上海的香港人麥德銓,半個月前趕赴香港。他以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的身份出席了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啟動禮,并將于7月1日參加在香港舉行的慶祝回歸祖國25周年升旗儀式。

  這已經是麥德銓第十一次參與組織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作為滬港青年會的品牌活動,該計劃從2011年起至今已為3500多名香港學生提供了在內地實習的機會。



2022滬港明日領袖(香港)實習計劃啟動禮合影

  啟動禮后的午宴期間,香港歌手張明敏之子、也是如今的滬港青年會副主席張頌華,上臺清唱了父親那首曾感動全球華人的《我的中國心》。

  二十年前,少年麥德銓也同樣懷揣著拳拳的愛國之心。


麥德銓 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

  拳拳之心 香港少年圓夢內地

  上世紀五十年代,麥德銓的外公外婆帶著他年幼的母親由上海來到香港。外婆開了一家旗袍店,靠著精湛的裁剪手藝,很快在香港打出名氣,不少當時的香港女明星都來找麥德銓的外婆定制旗袍。

左一為麥德銓外婆

  來自父輩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影響著少年的麥德銓。

  他酷愛讀金庸,十幾歲時家中的金庸全集已經讀了四五遍。“金庸筆下的人物,我最喜歡的是郭靖。”麥德銓說,他欣賞郭靖的行俠仗義、濟人困厄,更贊同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家國胸懷。

  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

  彼時正在美國讀大學的麥德銓為祖國的強大而振奮,“走在美國街頭,覺得自己的腰桿兒都挺得更直了。”麥德銓如此形容當時的心情。“我是中國人,身上流著華夏兒女的血。”這是留洋多年的麥德銓心中從未淡去的信念。

  美國大學畢業,回內地。

  做出這個決定對麥德銓來說自然而然,全無遲疑糾結。

  麥德銓選擇了母親的故鄉上海,還特意去學了兩個月的吳儂軟語。很快,他蹩腳的上海話就幫他捕獲了一個上海女孩的芳心。

  一次午餐時,他被近旁一位美麗的上海姑娘吸引。面前桌上擺著一碟西瓜,麥德銓操著走調的上海話說:“西古、西古”,嘗試和女孩搭訕。上海姑娘抬頭看了一眼這個憨態可掬的香港胖小伙兒。兩人的情緣由此開啟。

  這是麥德銓認識的第一個上海女孩,也是他現在的妻子。

麥德銓與妻子

  “從此我就再也離不開上海了。”談起這段往事,麥德銓仍然滿臉甜蜜。

  他把家安在了上海,少年時的那份愛國心,也終于扎根在它魂牽夢縈的內地。

  強國之夢 架起兩地青年橋梁

  “這個胖胖的就是我。”麥德銓指著2015年的工作照中一個身形滾圓的人告訴記者。那與今日精瘦的他判若兩人。


前排左一身著白色襯衫的為麥德銓

  2009年,滬港青年會(原滬港青年交流促進會)成立。麥德銓擔任執委,參與到推動滬港青年交流的工作中。

  2011年起,每年夏天都有大批香港青年通過滬港青年會這一橋梁來內地實踐。

  滬港青年會根據各個學校的學科特色為大學生匹配最優實習崗位。例如來自香港大學的實習團學生以商科和法律專業為主,他們被分配到麥肯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實習;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實習團的學生以工科專業為主,他們就被安排到騰訊、巨人網絡、ABB、中國石化等公司實習。

  同時,麥德銓還在滬港青年會大力推進“敢創未來——滬港青年就業創業計劃”,為香港青年在上海提供長期就業機會,并安排創業導師指導香港青年創業。

  作為1997年之后較早來上海的香港人,上海的開放包容、繁華便利、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碰撞,讓在倫敦和紐約生活多年的麥德銓贊嘆不已。

  他常對香港年輕人說:“上海不輸給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大都市,你一定要來親眼看看。”

  有人調侃他像上海的“推銷員”。麥德銓告訴記者,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香港年輕人必須相信自己的親眼所見,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自覺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這才是他做滬港青年交流工作的初心所在。

  2017年,麥德銓出任滬港青年會主席。

  麥德銓自成年起就一直體重超標。這時他在上海的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事業步入正軌,家庭和睦幸福,體重也迎來“巔峰”。尚不滿四十歲,卻已到了罹患糖尿病的邊緣。

  某天太太看著身穿背帶褲、體重已經突破200斤的他,半開玩笑地說:“你現在的形象讓我想起港產片里的大反派,哪里像做青年工作的人?”

  此話一出,麥德銓如夢初醒:我應該是青年人的榜樣,如果連體重都管理不好、還危及健康怎么行?

  他開始調整飲食和作息,從一個超過一公里就要坐車的“運動過敏者”,變成了連開視頻會議都要同時騎單車流汗的運動達人。他愛上了跑步、游泳、登山,并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首個全馬。

麥德銓參加千島湖馬拉松

  2018年出任滬港青年會會長時,麥德銓的體重從240斤下降到160斤。

麥德銓(中)與來滬交流的香港青年

  2019年,500名香港中學生從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乘車出發前往上海,參加“滬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計劃”。此時被孩子們稱為“會長爸爸”的麥德銓,已不復從前胖胖的樣子。他身材緊實,面容因為長期戶外運動呈現健康的古銅色。

麥德銓(左)與來滬交流的香港青年

  他帶著孩子們走進上海企業、校園和普通市民家庭,了解內地的產業科技、文化藝術、歷史人文。

  活動最后一天,500名香港中學生和500名上海中學生在復旦大學體育館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千名學生合作完成的藝術作品“萬眾一星”在現場豎起,兩地少年熱情擁抱。家國情懷的意識,在香港少年們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滬港中學生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


滬港中學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萬眾一星”

  麥德銓常說,現在的香港年輕人背靠祖國,人生舞臺更大,選擇更多。

  他希望更多的香港基層青年也有機會了解內地、深入內地。為香港和上海的經濟文化發展提供助力。

  孜孜以求 在滬港人落地生根

  “遙遠只身參與漫長競賽......困倦了總有家中這道門,為我開。”

  這是滬港少青藝術團紫菁童聲合唱團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創作的MV《同根·同心·愛傳承》中的歌詞。

  麥德銓告訴記者,孩子們第一次在上海話劇中心演唱這首歌曲時,臺下的父母們寂靜無聲。燈光亮起,不少人已眼中帶淚。

滬港少青藝術團新年活動

  “紫菁少青”是麥德銓于2020年創辦的公益組織,為生活在上海的7000多名港人子女提供體育、藝術類課外活動及社區服務。

  疫情期間,“紫菁少青”通過線上心理健康講座、每日健身打卡、趣味課程直播等形式把在滬港人家庭聚集在“云端”,守護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疫情期間“紫菁少青”組織孩子們線上健身

  在麥德銓心中,他不僅期待更多香港青年對上海“一見鐘情”,也希望每個來上海發展的港人可以“落地生根”。

  “香港和上海都是我們的家。”麥德銓如此教育自己兩個年幼的兒子,也這樣告訴同樣在上海安家立業的香港同鄉。

  2020年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麥德銓以上海市政協委員的身份做了《發揮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獨特優勢,促進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發言,提出上海可以研究和出臺更多便利措施,切實解決香港青年在滬就業、創業和住房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為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麥德銓以上海市政協委員身份參加2020年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

  其中他尤其談到港人子女在滬的教育問題,鼓勵他們就讀政府主導的公辦和民辦中小學校,減少對外籍子女學校的依賴。

  “‘白玉蘭’和‘紫荊花’都是祖國的花朵,愿它們交相輝映,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麥德銓說。

(編輯 魏如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