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出通過多方面努力,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引才的慧眼、育才的良方、愛才的誠意,讓鄉村人才在農業強國建設中各展所長、各盡所能。
拓寬渠道,讓鄉村人才“破土而出”。近年來隨著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外來人才來到鄉村,與本土鄉村人才一起,成為推動“三農”發展的“源泉活水”。農業強國建設需要更多的鄉村人才,要有“伯樂”的識才之智,把他們識別出來、發現出來,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效應。建立人才需求目錄庫、在外優秀人才庫、本地鄉村人才庫等,挖掘一批群眾身邊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招引一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和管理型的專業人才,持續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結合本地產業實際需求,為愿意投身鄉村建設的人才搭建平臺,探索“首席專家”“鄉村振興合伙人”等做法,創新“人才+項目+資金”引進模式,讓各類優秀人才在農村大地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
精準滴灌,讓鄉村人才“茁壯成長”。鄉村人才實踐經驗豐富,但也有專業的瓶頸、成長的天花板,要通過分層分類、特色鮮明的培育,助力發揮“引領一方、帶動一片、影響一批”的作用。加大對涉農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三農”工作本領,加強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后備人才的培養,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大力培育帶頭人,擇優選派干得好、有潛力、能帶動的鄉村人才,依托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平臺,采用上派下掛、培訓研修、定向委培等方式開展定制化培養,提升帶頭致富能力。大力培育“新農人”,采取集中授課、經驗傳授、現場教學、研討交流、跟蹤服務等形式,分行業分門類開展全鏈條、全周期、全方位培訓,讓“新農人”在廣袤田疇大顯身手。
健全機制,讓鄉村人才“香溢四方”。人才具有流動性,難免會受待遇、環境、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想讓鄉村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必須健全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用好評價“指揮棒”,制定專門的鄉村人才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型分類制定能力評價標準,重點加強個人品行、技術水平、產出效益、社會貢獻、帶動能力等方面評價。用活激勵“助推器”,出臺專門的獎勵政策,把政治成熟的優先納入黨員發展對象,把覺悟高、能力強的及時培養成村干部,積極推薦參選“兩代表一委員”, 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讓優秀鄉村人才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事業上有成就。
(南京市溧水區委組織部劉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