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治理直接影響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江蘇正不斷健全基層治理體系,做優做實“家門口”的服務。
記者來到南京江寧區谷里街道風雅花園、風林雅居小區,這片小區是谷里街道去年末、今年初正式交付投用的大型安置房小區。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今年3月以來,隨著居民陸續喬遷、入住,他們也收到了不少關于充電樁的需求建議。小區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丁傳標:“目前小區沒有非機動車集中充電樁,根據業主所提出的需求,我們將此事反映給了街道物管辦,因為充電樁必須由一個專業的公司安裝,出于安全性考慮,必須由街道政府出面引導。”
群眾的合理訴求慢不得、拖不得。結合新推行的“小區吹哨 部門報到”機制,谷里街道物管辦第一時間響應,并聯合街道消委辦、第三方公司,對小區無集中充電樁、無集中晾曬區等迫切問題進行現場調研,并迅速拿出解決方案。谷里街道城鄉建設管理部(物管)副主任吳新星:“我們聯合相關部門尋找了第三方充電樁公司,來現場勘查。現在,現場已經安裝了300組電動車充電樁,可供300臺電動車同時充電。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安裝非機動車車棚、加裝消防設施。然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也成為業主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已經計劃在小區6個園區內建設67組機動車充電樁,可供業主新能源車充電。”
推動社會治理資源下沉,做強信息化治理手段。當前,常州持續不斷深入建設數字政府,提升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能力,推動城市管理不斷向著精細化和智能化發展。
龍虎大街是常州新北區龍虎塘街道內商鋪最集中的道路之一,有近200戶商家,在“一網統管”的作用下,街道由原先的亂停車雜物亂放變成如今的精品街道。商戶徐深圳:“有時候來修車的顧客停車可能沒有那么規范,就是怎么方便怎么來,也會收到短信,因為這邊也有監控,告訴我們停車比較亂,我們就自己歸整一下。”
市容市貌問題由“一網統管”系統自動識別,并以短信的方式推送給商家,如果超過半小時還沒有整改,系統會直接派單給城管隊員到現場處理。常州新北區龍虎塘街道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文彬:“我們現在一線的隊員是29名,龍虎塘轄區面積是17.1平方公里,以前我們進行路段的市容街面秩序管理,只能靠隊員徒步巡查的方式,現在通過智能識別有效解決了問題發現的及時性,以及提高了城市市容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一個平臺,一套系統,一塊屏幕,整合接入多部門基礎數據,實時反映城市運行態勢。到2024年,常州將完成全市100個以上行業智慧應用接入,建成60個以上“一網統管”多跨示范場景。常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副主任經海濤:“今年我們將深化和新增37個示范應用場景,確保高質量完成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重點推進轄市區城運中心的實體化運作,加快構建三級聯動、五級響應的聯動指揮體系,加快城市運行智能樞紐建設,全面推進業務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事件處置效能。”
夯實基層治理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礎性工程。江蘇有2.1萬個城鄉社區,如何抓住“微切口”,做優做實“家門口”的服務?接下來,江蘇將持續推進基層治理多維創新。建立健全“五社聯動”機制,每個設區市選擇1個縣(市、區)和5個左右鄉鎮(街道)開展試點。開展第三批基層治理創新實驗活動,激發基層治理創新的源頭活水。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處長孫斌:“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完善村(居)民自治機制,推進基層治理多維創新,暢通社會力量參與‘融合共治’的渠道,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體能力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江蘇新聞廣播/姜奇卉 徐仁飛 常州臺 江寧臺 部分圖源/常州發布 編輯/徐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