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已然過去了20年。在伊拉克戰爭之后,伊拉克民眾開啟了在廢墟中重建家園之路。如今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到底怎么樣?普通伊拉克民眾的生活、衣食住行又是如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日前走進了巴格達的大街小巷,用鏡頭記錄了巴格達的一天。
時間:上午9:00
地點:早餐店
總臺記者 江浩宇:我們今天早餐要吃的是叫卡欣(kahin)的千層餅,上面白的、甜的叫奇姆(qimr)。最上面撒的是開心果粉。每個人點了一杯蜂蜜牛奶,這個是他們常吃的阿拉伯奶酪。
總臺記者 江浩宇:剩下的這些杏醬、橄欖、蜂蜜,還有包括我們最知道(熟知)的阿拉伯大餅,都是免費送的。像我們點的這杯蜂蜜牛奶,1000第納爾,人民幣5塊,這個煎餅的話十幾(塊錢)。像我們今天這一整桌大概花了85塊人民幣。
總臺記者 江浩宇:吃得怎么樣?
顧客 艾依曼:很好吃。
總臺記者 江浩宇:你對現在的伊拉克怎么看?
顧客 阿什拉夫:國家穩定,收入不錯,像這樣客流不斷的小店還有很多。
時間:上午10:00
地點:出租車上
總臺記者 江浩宇:走在巴格達的大街上,我總感覺到有一種沖突感和割裂感。嶄新的醫院大樓對面,可能是破舊的貧民區。與現代化建筑僅一墻之隔的是爛尾樓。還有很多建筑的外墻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彈坑,這一切似乎都讓我感覺戰爭的影子還殘留在伊拉克。
總臺記者 江浩宇:今天的伊拉克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戰火紛飛的伊拉克了。盡管路上還可能會放著有崗哨、有路障,不過現在的安全形勢已經比過去要好太多。大家都愿意出門,也敢出門。他們都說現在已經很安全了。
時間:上午11:30
地點:底格里斯河
總臺記者 江浩宇:伊拉克境內有兩條河,也是我們在地理課本上很熟悉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那么現在旁邊這一條,就是穿巴格達城而過的底格里斯河。當地人是不會直接飲用這里的水,也不會吃從河里打撈上來的魚。
總臺記者 江浩宇:因為2003年戰爭以后,當時美軍炸毀了一個污水處理廠,有大量的污水流入了底格里斯河。再加上美軍大量使用白磷彈、貧鈾彈,畸形兒的數量和癌癥病患的發病率也是激增。
時間:上午11:45
地點:穆塔納比大街
總臺記者 江浩宇:這里就是巴格達最有名的書店一條街——穆塔納比大街的起點。每逢周末,穆塔納比大街上游客絡繹不絕,有不少的圖書愛好者都會來這里淘書。
商販 阿里·阿賈姆:(收入)會捐給因戰爭和遭受恐怖組織襲擊而留下來的孤兒。
時間:中午12:00
地點:沙班達爾咖啡館
總臺記者 江浩宇:這條街上最有名的,還要數我身后這間百年老店——沙班達爾咖啡館了。它1917年開張,并很快成了文人墨客聚集的標志性文化場所。
總臺記者 江浩宇:2003年戰爭發生后,這條大街也和伊拉克許多地區一樣遭受了爆炸性襲擊。最嚴重的一次是在2007年3月5日,當時有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了這片區域,造成近百人傷亡,這間咖啡館也在爆炸中嚴重受損。
總臺記者 江浩宇:時隔20年,這條大街已經被重建,咖啡館也修復如初。不過當地人仍然記得當時爆炸發生后,書籍燃燒產生的濃煙持續了數天,燃燒后的灰燼也掉在了這整片區域和附近的底格里斯河里。
時間:15:00
地點:卡拉達高中
總臺記者 江浩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2023年的伊拉克學校需要共享教室。什么意思?兩三間學校共用一棟教學樓,上午9時到12時給我用,12時到15時給你用。因為在戰爭期間,由美國發起的戰爭摧毀了伊拉克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很多學校在戰爭期間被破壞、被搶劫。而且很多學校,現在70%的學校都沒有干凈的水和廁所。偏遠鄉村地區的學校只能用茅草和泥巴來搭建學校,很多地方甚至長期停課,所以伊拉克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引起了很多伊拉克人的擔憂。
時間:19:00
地點:阿拉撒特飯店后院
總臺記者 江浩宇:要說伊拉克現在最缺的,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了。我們走在大街上、在小區里,包括現在飯店的后院,我們都能看見發電機。伊拉克的供電現在是非常成問題,特別是在夏季的用電高峰期。政府每供電4小時就要停電5小時,并且電壓還十分不穩定。
總臺記者 江浩宇:其實2003年之后,在美國的主導下,在伊拉克修建了非常多的天然氣發電廠。但伊拉克我們知道,它是一個蘊含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它的天然氣仍然需要從伊朗進口。那美國為什么不在伊拉克修建石油發電廠呢?原因有二,第一是美國根本不希望伊拉克有一個穩定的經濟發展局勢;第二是因為,只有伊拉克將石油出售并用美元結算,美國才能獲得實打實的經濟利益。
時間:20:30
地點:曼蘇爾商場附近
總臺記者 江浩宇:現在是晚上8點多,我們到了巴格達算是最繁華的一片區域。大家可以看這條街上非常的現代化。這間商場是2010年左右開的,之前有被搶劫過,后來在政府投資下又重新修復。商場早上10時開門到23時結束營業,每天的客流量都很多,周末的話就會比平常再多一倍。
總臺記者 江浩宇:我觀察了一下這邊標牌的價格,比如說這條褲子的話是6.4萬第納爾,相當于人民幣300多元。
總臺記者 江浩宇:在巴格達,過去二十年被戰爭破壞的房屋街道已經不斷重建,但美軍入侵伊拉克的遺毒、極端組織濫殺平民留下的傷痕,卻難以磨滅。現在的伊拉克已不再戰火紛飛,愿我們再次相遇時,它能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