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什么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古語說“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意思是,一個國家的真正富裕,不單指國庫充盈、糧倉充足,還指人民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引用這句古語強調,我們“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切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人民生活好不好,收入是最直觀的判斷依據,也是每一個人對共同富裕的最直觀感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重要路徑就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有個重大使命,就是要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其中,一項牽引性變革,正是“擴中”和“提低”。
“橄欖型社會”如何建?浙江發布行動方案
2022年初,浙江發布了《浙江省“擴中”“提低”行動方案》,明確了“擴中”“提低”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實施路徑等,其中有不少創新點。比如,在全國率先劃定中等收入群體的“門檻”——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0萬元;畫出“橄欖型社會”的基本輪廓——到2025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50萬元群體比例達80%、20萬元—60萬元群體比例達45%。
方案明確了“擴中”“提低”八大路徑、九類群體的“8+9”工作矩陣。其中,這個9是浙江為“擴中”“提低”精準施策劃定的9類重點群體,第一個就是技術工人。在產業經濟相對發達的浙江,技術工人是構建共同富裕“橄欖型社會”的主力軍,也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點。
浙江的技術工人收入怎么樣?這張表是浙江省臺州市技術工人平均收入。隨著技能等級的提升,工人工資收入的提高也非常可觀。比如評上最高的首席技師,年收入就能達到20萬元—30萬元。只要你技能水平足夠優秀,還有機會享受房票補貼、子女就學就醫綠色通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橄欖型社會” 以技提薪 探索產業工匠培育新路徑
浙江為什么要把技術工人當做他們“擴中”的重點對象?擴大技術工人規模、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浙江又是怎么做到的?
在浙江臺州一家縫紉設備制造企業的裝配車間,50多位技術工人正在進行縫紉機裝配工技能等級實操考核。
將各個零件按順序安裝到位,完成實操考核,并通過相關理論的筆試,才能取得企業認定的技能等級證書。這本證書,不僅是對工人技術能力的認證,也是確定他們工資待遇的一項重要參考標準。
目前,這家企業有三級和三級以上技工100多人,占所有操作工的三分之一,他們的月薪大多在8000元—1萬元左右。
臺州市還將高技能人才列入了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當中,獲得“星級”技術工人和“工匠”稱號的,都能獲得額外獎勵。
只有初中學歷的阮玲斐在縫紉設備行業干了30來年,從零件裝配、調試檢驗到質量把控、生產管理,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能力。
如今,阮玲斐手握17項國家專利,當年的車間女工,現已成為中國縫紉機械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行業標準。近年來,阮玲斐相繼獲得浙江省首席技師、浙江工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享受高層次人才待遇。
2021年以來,臺州市相繼出臺了《臺州市技術工人薪酬分配指引》《臺州市技術工人職業發展通道設置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率先提出了《技能型社會建設規劃》。截至目前,臺州市已有1500余家企業實現技能與薪酬掛鉤。根據500家企業抽樣調查結果,2022年,技術工人的平均薪酬同比增長8.9%。
據測算,臺州市年均需要技能人才6萬人,高技能人才2萬人。而近3年來,當地通過職業院校培養和社會招引的技能人才每年約3萬人,仍然存在較大缺口。
針對技能人才短缺現狀,當地技工學校和職業院校創新辦學模式,加強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
為了解決技工院校招生難的問題,臺州市開展職技融通改革試點工作。通過中專技師學院和高職院校聯合辦學的方式,打破職業教育學歷“天花板”。
把技術工人作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的重點,在浙江,更多促進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的舉措正在加緊研究之中。
以立法方式加快轉變社會觀念,強化“技高者多得”導向,是臺州市正在探索的一條提高技術工人待遇、保障技能人才權益的新路徑。
“橄欖型社會” 家門口就業增收 “共富工坊”精準“提低”
要早日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一方面是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另外一方面是要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哪些屬于低收入人群?浙江列出9類人群當中有低收入農戶和困難群體這兩類。怎樣提高這些人群收入,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收入過程當中,要讓他們感覺到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日子更有奔頭。
這要說到這兩年浙江大力推進的“共富工坊”建設。“共富工坊”,就是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鏈、生產加工環節布局到農村、社區,利用黨群服務陣地、閑置土地房屋等創辦的廠房式、車間式或者居家式工坊,目的就是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就業增收。
“共富工坊”怎么運作?從農民到工坊的工人,收入提高的同時,“共富工坊”還給村里人帶來了什么變化?
今年56歲的藍偉虹,原來是云和縣霧溪村村民。前兩年,因為水源地保護,他們一家和多數村民一起搬遷下山進了城。居住條件改善了,但怎么找到活干增加收入,這成了擺在所有下山移民面前的問題。
云和縣是木制玩具之鄉,簡單的木制玩具加工起來并不難。2022年,縣里的大坪社區開設了全縣第一家木制玩具“共富工坊”,專業師傅上門教授加工技巧。如今,包括藍偉虹在內,社區里有80多人在這里找到了活干。
除了提供線下的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針對轄區內的孕婦、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當地還開發了線上木玩“共富工坊”小程序,足不出戶也可以實現就業。
共富工坊里制作的產品,在交付前都要經過供貨企業質檢員的現場驗收,確保產品的質量。
2022年下半年,浙江探索推進“共富工坊”建設,麗水市云和縣就是試點之一。當地利用農村閑置的房屋土地創辦工坊,引導相關企業把適合的生產加工環節布局到農村,讓閑置勞動力和低收入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木制玩具創制及出口基地,每年的5月—9月,云和縣的千余家木玩企業都會迎來生產旺季。臨時招工難、招工貴的問題曾是一大難題,“共富工坊”的出現,有效滿足了企業的用工需求。
這家生產幼教木制玩具的企業,僅2022年就依托木玩“共富工坊”平臺,完成了800萬套玩具的裝配工作,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了15%,銷售額提升了20%。
富起來,還得穩得住。最近,云和縣又推出了“共富工坊保”,按照每人每年80元的標準,免費為“共富工坊”內的靈活就業群體購置了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橄欖型社會” 浙江“擴中提低”為何要精準劃分群體?
建一個工坊,富一方百姓。截至2023年6月底,浙江省已建成“共富工坊”7683家,累計吸納農民就業35.5萬人,人均月增收約2600元,真正實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按照計劃,到2025年,浙江將打造1萬家“共富工坊”,并且實現山區26縣鄉鎮全覆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全覆蓋。
浙江在進行收入分配改革“擴中”“提低”、探索共同富裕這個過程當中,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郝棟先生進行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