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理響中國】“千萬工程”探索中國的鄉村振興之路

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部署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簡稱“千萬工程”)的戰略決策,至今已20年。20年來浙江以改造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開辟出一條鄉村振興建設的科學路徑,為當下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著力點撬動全局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經驗支撐,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借鑒。

  一、堅守初心:以人為本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遵循

  鄉村振興的提出是基于城市迅速發展與鄉村步伐滯后產生了巨大差異的現實,要想振興鄉村縮小城鄉差距,就要從鄉村居民的角度出發。“千萬工程”延續的20年中,各種做法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根本遵循。第一,始終從農村居民的角度思考問題。習近平同志在浙江調研后曾感嘆:“一個人如果家里很整潔、環境很好,做人做事的信心也會提高,人改變環境,環境反過來也能影響人。”“千萬工程”從農村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圍繞著城鄉一體化“一條主線”,打造“八個示范”“八化整治”,全域推進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在鄉村道路、河道、住宅等方面改造了浙江鄉村的面貌,打造出宜居的鄉村生態環境,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第二,以增進人民福祉為落腳點。“千萬工程”以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為基本目標,這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任務,對于促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千萬工程”通過關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文化建設和社會服務情況,搭建了“公共服務圈”“醫療衛生服務圈”等,切實地造福農村居民,有效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推動農村的全面發展。

  二、精準識別:因地制宜科學定位農村發展路徑

  精準定位發展路徑是科學規劃的前提,振興鄉村的第一步是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城市與鄉村的發展邏輯大不相同,生產生活方式、資源稟賦也呈現“村村不同”的情景。要想實現科學規劃先行,就要全面了解掌握農村發展現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泛深入調查118天后,積攢了11個地級市、25個縣的實地調查資料,立足地方地理風貌、產業結構、財政收支等具體情況,為鄉村制定了具有一定差異的施行標準,如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以茶為特色,紹興市柯橋區棠棣村則以蘭花為特色,其內涵就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形成各村特點從而斬獲發展相對優勢,又能在全局兼顧地方發展水平,實現區域全局發展最優解以縮小整體城鄉發展水平差異。通過科學定位,可以避免資源過度開發和環境破壞,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因地制宜、科學定位農村發展路徑能夠充分考慮地方條件、可持續發展原則、產業優勢和特色、農民需求和利益等因素,通過綜合分析和廣泛參與,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發展策略,在推動農村發展上取得斐然成果。

  三、久久為功:夯實執行以賦能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鄉村發展最難攻破的困境是內生發展動力不足,這一問題成為長期制約鄉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癥結所在。“千萬工程”啟動時,習近平同志就提出要讓農民發揮主體作用。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是推動鄉村內生發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培育內生發展動力并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事,同時還需要協調機制等多維行動網長期共同發力。首先,“千萬工程”搭建了有序的協調機制,將“共享共建”作為指導理念,在具體事務上,堅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在村干部、村民代表充分討論的情況下作決策。其次,“千萬工程” 厘清政府和農民的角色邊界,堅持政府引導輸入動力、農村農民塑造主要動力、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推進機制,夯實執行,鼓勵財力資源投入,形成黨政主導、各方協同、分級負責的局面,增強內生和外生動力。20年來,“千萬工程”在執行中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每五年出臺一個行動計劃,不斷推進,久久為功。

  四、洞察全局:理論基礎彰顯科學部署

  浙江省“千萬工程”20年來持續發展,對中國鄉村振興的全局戰略部署具有豐厚的借鑒意義,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下,秉持“適合做、能做、做成”的邏輯,這一脈絡展示著中國式現代化治理的精髓。第一,深刻蘊含著系統觀念。中國現代化治理中,鄉村治理、城鄉發展研究中,農村這一治理單位被視為復雜、動態變化的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自然資源、政府支持、居民素養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有機統一體。“千萬工程”做到了頂層設計上的統籌協調、政策目標的多維平衡,從把握系統要素出發,層層遞進,以實現系統動態平衡。第二,全面應用整體性治理手段。整體性治理強調從全局看問題,既要著眼于當下的發展,又要著眼于長遠的可持續性,采取綜合、全面的措施和方法來解決復雜的問題或實現系統的改進。“千萬工程”具有決策的科學性、戰略的前瞻性、執行的持久性,在規劃農村區域間和浙江省城鄉間實現了整體效果最大化。它啟示我們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要以系統觀念思考問題,將各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要全面運用整體性治理手段,注重長遠發展并采取綜合措施。這樣才能實現鄉村振興的長遠目標,推進中國的現代化治理進程。

  調查數據顯示,20年來“千萬工程”累計帶動478萬農民就業創業,2022年浙江省鄉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這不僅直接提高了鄉村的收入水平,也讓城鄉收入差異由“千萬工程”啟動之時的2.43倍縮小到1.90倍。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重點規劃村的污水治理覆蓋率達100%,農村“廁所革命”下衛生廁所全覆蓋,走出一條注重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如此,在國際上“千萬工程”向全球展示了鄉村振興的中國式道路,2018年9月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這一系列碩果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桿。更值得關注的是,鄉村社會中的數字化技術作為一種資源開發形式,其嵌入正在悄然改變著鄉村振興中的生產結構、內生價值等。隨著不確定的治理情景增多,我們更應該深入探索何為鄉村振興的中國方案。

  【作者簡介:湯志偉,電子科技大學數字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瑤,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