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技術和新興信息技術的“深融合”,也是江蘇由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的“強引擎”。近日,《江蘇省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22版)》(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南京召開,《報告》從總體情況、區域、企業三大維度對江蘇省智能制造發展水平進行分析評價,推動省內制造行業向更高質量縱深發展。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強國之本、立國之基。目前,錨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全省正掀起“大干快上、敢闖敢干”的轉型升級熱潮。與此同時,傳統行業智能制造水平有待提高、第三梯隊城市發展水平較弱等問題仍是擺在全省制造業面前的“重大考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制造業轉型迭代,“江蘇智造”將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以“智造”迭代“制造”,“數字化”擴大發展新空間。制造強國離不開數字化與制造業協同發展。眼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和數字化手段已融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各領域各環節,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的重要機遇。好風憑借力,制造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系統實現產業間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要素整合,將技術創新“科技含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吧裰邸鄙咸?、“奮斗”深潛、北斗組網,更有“南鋼”機器換人、“徐工”大國建造······伴隨國內新型基礎設施持續加強、政策傾斜優勢逐漸疊加、營商環境步步優化,數字化為我國制造業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作出積極貢獻。
以“先進”帶動“后進”,“智能化”增添發展新機遇。制造業是江蘇經濟發展的“壓艙石”,2022年,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一,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7.3%,穩居全國首位。但也要看到全省制造業面臨要素成本上升、落后產能過剩、區域發展不均衡等一系列的發展梗阻,要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突破卡脖子難題、顛覆原有落后產能的標志性技術,不僅讓企業能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還能為其他區域轉型升級甚至“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機遇?!爸悄?”鏈接制造業“生態圈”,以突破性技術創新發展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產業,讓更多城市和區域實現制造業領域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以“鼎新”帶動“革故”,“網絡化”延伸發展新路徑。從單一產品到完整產業鏈條,從最初的產品生產制造到產品生態圈打造,在今天的長三角地區,制造業正在“網絡化”中謀劃更高質量發展。發揮“隱形冠軍”引領作用,蘇州聚力做強新能源產業鏈;構建“發送儲用”全鏈條環節,常州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資本軍團”強勢助力,無錫錨定“新能源裝備之都”······新能源產業多個城市協同作戰是江蘇省制造業發展的縮影,“網格化”助力制造業從“重復疊加”走向“協同嵌入”,構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制造業生態圈。
隨著“江蘇制造”加速成網成鏈,新業態新模式落地生根,“江蘇智造”定將“蘇”寫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篇!(馬茽/文 羅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