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常州:以文興業,“龍文化”引領“貧困村”蛻變鄉村振興“龍頭村”

2024年,甲辰龍年。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承載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被視為吉祥的象征,代表了繁榮和幸福。龍年訪龍村,意味著一年風調雨順,幸福圓滿。

30年前,常州武進區湖塘鎮江村社區,年集體收入只有2萬多元,負債卻有70萬元,村干部3年沒有領到工資。如今,這里搖身一變,從“貧困村”蛻變為“明星社區”。近年來,社區先后獲得“江蘇省生態村”“常州市民主法治社區”“常州市小微水體優秀片區”等榮譽。

落地生根,移步成景。從田連阡陌,雞犬相聞到園區廠房拔地而起,江村由弱變強、改頭換貌,成為貨真價實的“龍頭村”。如今這里宛如“聚寶盆”,風光旖旎,金碧輝煌。振興的背后,離不開“龍文化”的加持。龍文化引領江村蛻變、振興、致富。龍頭、龍身、龍精神,成為了江村逆勢騰飛的獨家秘訣。

昂起鄉村振興“龍頭”

晨光熹微,在江村社區安速物流園內,已然一派繁忙景象。滿載各類貨物的大、小貨車來往進出,工人們忙碌著裝卸貨物,一時間車水馬龍。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正是江村工業的發展過程。追憶往昔白手起家時,老村民宋立新深有感觸。30年前,全村上下僅有幾十間廠房,道路上都是泥巴,四處坑坑洼洼,百姓也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拓荒牛”老繆書記——繆永全走馬上任,改變了江村的落后狀況。

“江村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別是其延續千年的龍文化,讓這里的老百姓自強不息、敢于拼搏。我們要想辦法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昂起鄉村振興的‘龍頭’。”面對令村民們一籌莫展的發展瓶頸,繆永全卻是信心滿滿。

上任以來,繆永全發揮吃苦精神,帶著村干部磨破嘴、跑斷腿,盤活資源興建廠房,不畏艱難尋找項目,先后引進了錦武電子材料廠、益民木業、中江棉織廠、佳俊紡織等企業,產值連年遞增。

建廠房、招項目、富人民,江村書記的宏圖壯志逐步實現。如今,江村擁有標準廠房8000多萬平方米,進駐企業32家,廠房每年收取租金約350萬元。到2013年繆永全退休時,江村的村級工業總產值達6.52億元,集體資產5000萬元,股份合作社全年總收入600萬元。截至2023年12月,江村村級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經濟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昔日江村已不再頹靡,這條巨龍被喚醒起來。

唱響“龍文化”古韻新聲

“環顧如今的江村,道路齊整、廠房林立;水清岸綠,綠樹成蔭;花開四季、井然有序;滿目如畫,處處皆景……”在轄區向陽公園通往藏龍龍文化博物館的路上,社區網格員賀楊自豪地向慕名而來的少先隊員和游客們介紹江村近幾年的新面貌。在他身后,公園綠樹成蔭,山明水秀。

自2019年起,江村社區先后投入100余萬元,對河塘進行整治,還綜合運用生態治理技術,重構水下生態系統,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并在河塘旁增設健身活動廣場、人行步道和親水平臺等,全力興產業、育人才、美環境;景美人自在,古韻新聲旋律悠揚。以文興業,江村著力構建以“龍文化”為核心的社區文化,尋根中華傳統,扎根本土地貌,為居民創建精神文化家園。

近年來,江村社區不斷進行景觀提升和河長制文化植入,將環境保護與文化發展結合一體,串聯龍潭、龍亭、百龍壁、龍池等特色景點,打造獨具特色的“龍文化”治水人文景觀。放眼望去,江村社區山水奇絕,游龍躍動其中,一派富庶豐饒,萬象興榮。趣味展板、草坪宣傳牌、主題小品,諸多文化宣傳欄目穿插其間,與美景相映成趣,讓群眾在游玩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不僅“賞龍景”,更要“懂龍聲”。

依托轄區藏龍龍文化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順勢開展。轄區及周邊學校的青少年們共同“探尋龍文化”,尋華夏之脈,做新時代“小龍人”。

據悉,藏龍龍文化博物館現展出2000余件龍物件,每逢活動,館長趙永和都會親自上陣,向大家詳細介紹各件藏品的來歷和社會價值,講述中國龍文化的起源、演變與現代傳承意義,讓孩子們在探尋過程中感受家鄉龍文化的魅力,傳承龍的精神。趙永和介紹,每年至少有一萬多人來參觀。看著社區龍文化發揚光大,這位84歲的老人臉上溢滿了笑容。

抖擻“龍精神”闊步振興路

“我們江村這幾年集體收入持續攀升,在養老、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年年增長……”居民郭麗玉在這里住了60多年,說起眼前變化,很是自豪。很多和郭麗玉一樣的居民們,始終堅守此處,見證江村的崛起,見證積極進取的“龍精神”逐漸成為江村百姓的團魂。

 “創新”二字,在江村之龍的騰飛路上,從未脫節。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等新業態勞動者已成為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助力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江村社區中,基礎設施逐日完善,也為這些新業態勞動者們撐起了一片騰飛之天空。

“有了向陽驛站,我們貨車司機有了學習理論、閱讀休閑的新陣地。”居民劉響表示欣喜。江村的“向陽驛站”,是社區聯合轄區內的安速物流園,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打造的理論學習陣地,專門設立了紅色書吧、黨建文化區,成為黨建引領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的樞紐,成為江村“龍骨”的重要一環。

依托這一平臺,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麗娟多次為園區貨車司機、工作人員上“微黨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凝“新”聚力、以心喚“新”,用昂揚奮發的“龍精神”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團結在一起。

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王麗娟表示,“未來,江村社區還將圍繞‘向陽花開’黨建品牌,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在經濟強村上持續發力,在走好鄉村振興的每一步中傳承自強不息的龍精神,將社區打造成為‘人氣旺地’,不斷探索社區善治的‘共享樣本’。”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