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報道團持續在江蘇多地開展調研采訪,用敏銳視角和鮮活筆觸記錄各地在強產業、抓創新、優生態、惠民生等方面的亮點成就,呈現江蘇經濟社會向好發展、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美好圖景。
在泰州,采訪團深入探訪中國醫藥城、新時代造船公司等產業新地標。一系列走在全球前列生物創新藥、正在建設的LNG雙燃料動力船,都成為大家爭相報道的鮮活素材。近年來,泰州以自主創新為引領,已形成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小楊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也吸引采訪團的關注。現代農業、研學旅游、精品民宿等新業態蓬勃發展,讓昔日的落后村蝶變成新時代魚米之鄉。
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記者崔國強說:“先進制造業是現代產業的核心。我們這一路看到了很多江蘇的企業,和幫助企業發展的一些實際的舉措,確實能感受到江蘇在不斷地發力先進制造業。接下來,能夠做好相關的報道,講好江蘇的故事。”
在常州,采訪團先后走進全球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制造企業、集聚各種高端創新要素的兩湖創新區,以及深化對外開放的中以常州創新園,深度感受常州“新能源之都”的蓬勃發展勢頭。此外,采訪團還在常州的宅基地改革項目——芙蓉雅苑,以及鄉村振興典型示范——溧陽姜下村開展調研采訪,挖掘常州以黨建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益經驗。
中國婦女報新聞采訪中心記者楊娜說:“一個村子有各種產業。小橋流水,環境也特別好。我覺得,江蘇無論在生態保護,還是制造業、科技發展各個方面,它真的是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南通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內,目前世界最大噸位級新型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船正在進行船體上部的模塊組裝,可用于全球各個海域的油氣開發。在如東小洋口風電產業園,臨港產業正加速轉型升級,這里已經形成海上有風場、岸線有母港、腹地產業強的特點。大家深有感觸江蘇江海聯動發展的蓬勃態勢。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五山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帶來的“滄桑巨變”也讓記者們收獲不少好故事。
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記者李健說:“南通狼山國家公園的這個改造,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南通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現在長江大保護的這樣一種觀念的深入人心。”
在蘇州,采訪團調研走訪了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太倉中德創新園、航空產業園、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等一批創新載體,了解當地德企集聚發展的產業基礎優勢和正在培育壯大的新材料新醫藥等經濟增長極。在常熟市蔣巷村,當地農文旅融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創新實踐,讓采訪團成員贊嘆不已;在吳江汾湖高新區,大家詳細了解了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一體化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積極破解跨界水體治理難題的創新舉措。
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城鄉發展局局長姚建說:“實施的探索過程中,我們吳江聯合青浦嘉善一起推出了這個聯合河長制,包括五個方面,就是聯合巡河、聯合監測、聯合檢測、聯合保潔、聯合治理。目前,環境改善非常好。”
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記者葛勇說:“我們在采訪中也是用好手中的工具,把采訪報道做好,展現我們江蘇強富美高、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目前,“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江蘇主題采訪首批八個設區市已全部結束。大家表示,要將此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感,全方位、多角度、最生動地加以呈現,講好江蘇故事,展現新時代江蘇人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劉霞 周楊楊 徐為民 劉康 李志陽 薛蘇陽 李明洋 供片臺/泰州臺 常州臺 蘇州臺 南通臺 太倉臺 常熟臺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