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全黨開展,紅網時刻新聞策劃推出“好評中國·主題教育青年漫評”專欄,以青春之筆彰顯青春之力,講好基層故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智聚力。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中有這樣一句話,“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讀到這里,我感覺自己何其幸運,能與家鄉互相成就,在十八洞村的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
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十年來,十八洞村跨越了千年貧困,創造了脫貧攻堅的“十八洞經驗”,正走在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村的新征程上。
我經歷過家鄉的貧窮與落后,拼盡全力走出大山去看廣闊的世界。我也見證了“精準扶貧”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高興和自豪之下,偶爾也會想:能為家鄉做些什么呢?在家人鼓勵下,2020年我辭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十八洞村。
“返鄉人要干出名堂來!”帶著一股勁,我和小伙伴們一起打造了十八洞村第一個直播間,把村里的臘肉、蜂蜜、獼猴桃等農特產品通過網絡賣到了五湖四海。隨著村里5G、千兆網絡的普及,我們的直播間走進綠水青山,村里的美景、苗族特色文化和日常生活,都成了我們的直播素材。
我深知,要想讓黨的好政策在偏遠苗寨開花結果,讓鄉親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路前行,需要充實青年的力量。我們以團組織建設為抓手,經過共同努力,一大批年輕人帶著希望回來了。如今的十八洞村,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苗繡、勞務經濟、鄉村旅游等產業都有著青年沖在一線、干在一線的身影。這群返鄉人,曾是精準扶貧的受益人,現在是鄉村振興的奮斗者。
對十八洞村來說,現在的每一天都是新起點,而我們就是創造新起點的人。我們既要堅持系統觀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也要重點依托民族、生態、文化、產業等特色優勢,走出一條區域差異化、精準化、特色化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不斷激發匯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力。
策劃:王小楊 姜媚
文字:施康(花垣縣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大學生村主干)
編輯:唐盈 漫畫:梁宇欣(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