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蘇的海洋強國戰略主題宣講、“聽我說大?!笨破罩v解大賽,廣州的“親近海洋生物,共筑藍色夢想”親子科普活動,山東的“河海相融,大美濱州”世界海洋日宣傳活動……各地陸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面向市民的海洋經濟、科技、文化、環保等公益宣傳及學術研討活動,引導全民了解海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對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推動社會公眾保護海洋生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海洋,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國家經濟、政治、安全等方面處于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關鍵工作,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保護海洋環境,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要強化頂層設計與管理,尤其在總體規劃、監督評價、法制建設等方面進行統籌謀劃,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蛾P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全國海洋傾倒區規劃(2021-2025年)》印發實施,“十四五”時期是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五年,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時間表”“路線圖”逐步清晰,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2022年我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改善趨勢,Ⅰ、Ⅱ類優良水質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24個監測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狀態,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我國近海分布有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濱海濕地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物物種約占全球總數的13%,是我國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守安全底線。近年來,我國從嚴從緊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海洋生態質量總體穩中向好。但受歷史上高強度人類活動、氣候變化等多重壓力的影響,重要海洋生態空間擠占破壞問題仍時有發生。海洋生態環境的問題表現在海里,根子在陸地。各地要在生態保護修復基礎上從系統協同、精準高效、依法從嚴等方面強化統一監管,做好入海河流總氮的溯源,減少源頭污染物排放,同時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等排查整治和日常監督執法,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堅決守住海洋生態保護紅線。
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遼闊的海洋雖然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由于人類過度開發利用,海洋污染日趨嚴重,尤其是塑料垃圾污染。據統計,全世界每秒鐘有超過200公斤塑料被傾倒入海洋,累計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留在海洋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睖p少塑料垃圾、保護海灘環境、選用生態環保產品……只有越來越多的人樹立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讓節約成為日常習慣,讓節能成為生活態度,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用實際行動為生態環境保護作貢獻,才能真正保護好海洋生態系統,讓人與自然實現和諧共生,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仲琴/文 章陌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