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落實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強化天然林保護和水土保持,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而位居祖國正北方的內蒙古“身份尊貴”、地位特殊、不可或缺。在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格局中,內蒙古是“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黃河重點生態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北方地區的“水塔”和“林網”,是三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擋沙墻”和“碳匯庫”。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才能守護好美麗中國的綠色版圖。
“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內蒙古生態建設,在對內蒙古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中,關注最多、論述最多、部署最多的就是生態文明建設。10年來,內蒙古人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區累計營造林1.22億畝、種草2.86億畝,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規模均居全國第一,成功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三分之一披上了綠裝,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草原更美了,118.3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猶如一幅氣勢恢宏的綠水青山“大寫意”畫卷徐徐展開。
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次習近平總書記的內蒙古之行,既是莫大鼓勵,也是深入指導,更是壓茬前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內蒙古的生態文明建設還存在草原破壞問題時有發生、自然保護地違規問題多發、黑土地保護不到位等問題。加快推進“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力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未來的路很長,任務十分艱巨,“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真正做到咬定目標、鍥而不舍、日新月異。
草原牧歌歡唱、山川林木蔥郁、大地遍染綠色、天空湛藍清新、河湖魚翔淺底……因綠而美,退沙增綠,為北方地區披上風沙“防護服”,為全國人民打造超級“碳庫”和純凈“氧吧”,美好愿景,使命必達。綠草蒼蒼、林海茫茫、河湖潺潺,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牢記“國之大者”,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著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李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