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常州:以生態“蛻變”引領發展“蝶變”

常州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重要發源地和鄉鎮企業的重要發起地。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重化型”產業結構、“煤炭型”能源結構、“開發密集型”空間結構,特別是發展較快區域,與江南水鄉生態本底反差明顯。

如何促進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破解發展空間受限、污染能耗大之困局?常州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向“兩山”理念尋策問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鐵腕治污、全面轉型,努力重現綠水青山、留住金山銀山。

守好一江碧水,江南岸景一時新

在7月召開的2023減污降碳綠色發展峰會上,“常州市破解‘化工圍江’難題 切實筑牢長江生態綠色根基”入選全國綠色生態宜居城市案例。

從“化工圍江”到“生態宜居”,長江常州段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生態“蛻變”和發展“蝶變”?

長江常州段岸線總長25.8公里,是長江岸線最短、功能布局最全的區域之一。這里曾經化工企業林立、采砂船扎堆,一度集中了全市45%的重大危險源。近年來,常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長江大保護為龍頭,以猛藥去疴、刮骨療毒的決心,累計投入超100億元,開展“停、轉、拆、綠、提”五大行動,全部騰退沿江一公里內危化企業,重新布局現代化產業鏈。

如今的濱江漁港碼頭,早已沒有了往日船舶機械的轟鳴聲;江堤上下,是一片水清岸綠的旖旎風光,“生態銹帶”蝶變為“生態秀帶”。常州高新區一手抓轉型騰退、一手抓“生態格局”重塑和“生活空間”優化,沿江岸線5公里廊道生態復綠,累計復綠超3300畝,有機串聯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漁港碼頭、省莊河濕地等景觀節點;加快推進以“九個一”為主要內容的長江生態文化公園建設,為市民構筑了水岸共融、親水共享的生態休閑空間,真正實現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常州市“城市濱江北外灘,市民親江零距離”入選全省首批12個“生態文明建設典型”。同時,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要求,清理漁港碼頭全部245條漁船。如今,很多“捕魚人”已華麗轉身為“護漁員”,共同守護一江碧水。

轉型發展拓新路,在大力推進拆遷騰退背景下,濱江新材料產業園各項經濟指標不降反升。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集群、新醫藥產業集群加速培育;新型碳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

2022年,濱江新材料產業園實現銷售收入580億元、畝均實繳稅收達36.7萬元,較2019年分別增加166億元、25.6萬元。

攻堅太湖治理,萬頃碧波水連天

8月1日,武進區正式下發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明確開展8個專項行動、排定100項重點任務和73個總投資145億元的重點項目,積極落實省、市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推動太湖生態不斷向好。

太湖治理已成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

為此,常州專門編制“1+8”行動方案。其中“1”是指《常州市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太湖治理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工程項目;“8”是指配套8個專項行動方案,包括涉磷企業整治、農業農村環境整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河道綜合治理、洮滆片區生態保護修復、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水資源配置能力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

太湖因水而美,江南因水而興。常州太湖湖泊面積40平方公里、占比1.65%,岸線6公里、占比1.5%。面積雖小、岸線雖短,但作用重要。

常州堅持統籌上下游,統籌全流域,統籌陸域、近岸帶、湖泊修舉,將滆湖、長蕩湖等流域湖泊全部納入綜合治理,全面提升科學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能力,累計推進1000多個項目,總投入超757億元,實施新溝河、新孟河兩個超百億水利工程,深化洮滆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國家試點工作,全域開展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大力推動“污染退、治理進;生產退、生態進;人類退、魚鳥歸”,太湖治理連續十五年實現“兩個確保”。

堅持既做好生態修復又勇于生態創新,常州錨定“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目標,大力建設“兩湖”創新區,引領城市向湖生長、擁湖發展,用最美的生態環境集聚最高端的創新資源。目前,龍城實驗室、中以常州創新園等高能級平臺加速集聚,新能源、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強勢崛起,數字經濟、氫能等未來產業加速布局,綠色成為“兩湖”創新區的鮮明底色。

治理“危污亂散低”,存量資源煥新生

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是“蘇南模式”的發源地之一,工業基礎雄厚,鄉鎮企業眾多。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這里的部分鄉鎮企業不僅失去了發展后勁,還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該鎮八方工業園便是早期村鎮工業園的代表,園區內320家工業企業中,各類“危污亂散低”企業就有250家左右,主要涉及化工、鑄造、注塑、印刷等行業。

如何破立并舉、助力“蘇南模式”的現代化升級?

橫山橋鎮緊緊圍繞全市“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工作要求,通過明確運營理念、明晰發展定位、園區廠房升級的方式,重塑八方工業園,新建萬洋科技眾創城。目前,一期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預計首批廠房于2024年交付投運。屆時,畝均稅收將從原先的不足5萬元提升到30萬元。產城融合藍圖正穩步繪就。

萬洋科技眾創城

鄉鎮企業崛起支撐了就業、富民,為常州經濟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但分布廣、數量多、風險大的“危污亂散低”企業,日益成為“發展之痛”。如果不進行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

秉持“始于治理、終于轉型”理念,常州謀劃實施“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聚焦電鍍、鑄造、涂料、印染4個行業和玻璃鋼、汽摩配、干燥設備、燈具、地板5個特色產業集群,明確三年完成企業整治提升6000家以上、騰退土地1萬畝以上、低效用地再開發10萬畝,努力在“多難選擇”中,實現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城鄉面貌轉型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和安全治理轉型提升等“多贏目標”。

東方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期現場圖

攻堅“危污亂散低”,常州不斷打通“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常州經開區村級鑫泰工業園更新提升為東方數字經濟產業園后,已招引入駐60余家現代生產性服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預計畝均稅收躍升20倍,實現“寸土產寸金”。鐘樓殷杏泰產教融合試驗區獲省級試點,高標準建設泰村、杏塘村民集中居住區,讓“住的人幸福自豪、看的人羨慕向往”。新北探索創新“生態空間補償”機制,成功獲批全省唯一的沿江關閉騰退化工企業用地資源整合試點,已有755畝土地完成指標調劑置換、用于新興產業發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