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汪敏娟 記者 李楠)日前,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多家單位圍繞2023年全國科普日工作要求,開展“科技入黔,科普黔行”科普專項活動,與貴州六盤水市第二實驗小學、大方縣文惠實驗小學舉行了共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捐贈體育用品、科普實驗套裝及3D打印機等科普物資儀式和科普報告。
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余子夷為兩所共建學校分別作題為《一種永不褪色的“顏料”光子晶體》的科普報告。
五彩的蝴蝶、迷人的孔雀、斑斕的甲蟲和絢目的魚類等物種呈現出的美麗顏色是如何形成的?在報告中,余子夷解釋,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是由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與光發生互動,從而產生的一種叫作“結構色”的奇秒自然現象。
余子夷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大自然中色彩的奧秘,并提出人們正嘗試在顯示技術、防偽技術和藝術設計中應用結構色,打造出既持久又美麗的顏色效果。
六盤水市鐘山區第二實驗小學學生金驛桐興奮地說:“今天,我學到了一個超級酷的知識——結構色。原來是羽毛上的小結構,像小鏡子似的把光反射成了各種各樣的顏色,讓羽毛呈現出了五光十色的模樣。真是太酷了!”
“看著學生們聽得如此入神,我感受到了知識傳遞的魅力。這提醒我作為小學教師,不僅要教導他們基礎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點燃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培養并激活他們的探索欲望,為他們走向更大的舞臺打下堅實基礎。”大方縣文惠實驗小學的教師田勁感慨道。
活動期間,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六盤水師范學院就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深度合作意向。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金萬勤教授為近300名青年教師作題為《如何開展科技自立自強的工作——我的科研之路經驗分享》的學術報告。金萬勤從科學研究的本源、如何開展科研及個人科研經驗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據了解,南工大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一直以弘揚自主創新,科技強國的科學精神為宗旨,組織院士、首席科學家、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科技工作者面向中小學生、社會公眾及民生事業發展需求,開展科普工作,全年對外開放。
實驗室與十余所中小學共建“青少年科普基地”,30余位教授受聘為中小學校的校外科技指導教師。針對中小學生,實驗室專門開發了膜法水處理、可樂發電等20余類趣味性科普演示實驗。組織教授、博導為中小學生做“科技改變生活”和“科技魅力”等主題科普報告二十余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教授作“膜科學與技術漫談”科普報告,吸引了一批中學生來實驗室開展膜材料研究領域的科學實踐活動。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