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生產線全速運轉,線材有序輸送……連日來,淮安市文盛電子有限公司生產如火如荼,一卷卷金屬線材被精心“雕琢”,品質出眾的一體成型電感被批量產出。“我們每月可產出1.4億只電感。”該公司董事長朱文彪介紹,得益于持續技術改造,公司一體成型電感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三,規模及智能化水平業內領先。
持續技改離不開政府支持。自2022年起,文盛電子已連續3年獲得工業強市發展資金設備投入類補助,金額超千萬元。“糧草”充沛,攻城略地。如今,該公司集中精力主攻生產AI領域專用電感,進入英偉達等國際巨頭視野。
抓牢政策紅利,提升企業實力。去年,淮安搶抓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機遇,出臺《淮安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梳理整合國家、省、市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和申請流程,點對點推送給全市規上工業企業負責人,通過召開政策解讀會、走進“惠企直播間”、開展政策宣傳縣區行活動等方式,持續擴大政策知曉面。
技改,靠政策號召,更需“真金白銀”。淮安發揮資金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引導作用,提振企業愿技改、敢技改、能技改的信心。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謀劃,圍繞國家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省制造業貸款貼息、制造強省專項資金等惠企政策的扶持方向和重點,建立全市重點項目儲備庫,指導幫助企業完善項目資料。
另一方面,優化市級資金獎補政策,整合全市各部門原有涉企扶持資金,設立3.1億元的工業強市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優化獎補申報方式,實現“一網通辦”,部分項目免申直補,其中技改設備補助資金獎補上限由3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財政資金撬動企業投資比達1比20。
如何把錢用到刀刃上?淮安堅定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大行動,以數實深度融合為主線,用數字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基于此,我市先后制定出臺市級智能車間(工廠)、綠色標桿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一系列市級標桿示范評選認定管理辦法,堅持對標對表、分類指導,完善標桿示范梯次培育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加快構建產業鏈協作平臺,創新“鏈主引領”模式,建立“鏈主企業出場景、中小企業供數據、服務商給方案”協同機制,支持今世緣、淮鋼特鋼等龍頭企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沉淀行業數據,開發輕量化算法工具包,向中小企業開放調用權限,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產供銷”全鏈條賦能服務,鼓勵中小企業通過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優化生產流程,提升效率、提高質量。
得益于此,截至2024年底,淮安累計建成省級以上智能車間(工廠)、五星上云企業等各類示范項目327個,占規上工業比重為14.44%,居全省第2;中天新材料、西派集團等14戶企業入選國家5G工廠名錄;淮鋼特鋼、今世緣等17戶企業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協同近千戶上下游企業提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