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鄉村建設行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群眾追求宜居宜業環境和高品質生活的思想共識和一致呼聲。
從農村的旱廁改造工程到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從構建多功能產業體系到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從“最美家庭”的評比活動到“一村一品”的鄉村特色......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各項舉措有力推進、鄉村發展蹄疾步穩,目之所及、煥然一新,群眾口袋鼓、收獲豐、精神富、干勁足。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也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實事工程,我們要在“點線面”上齊發力,扮靚鄉村“外在美”、延展鄉村“持續美”、厚植鄉村“內在美”,以“點線面”齊發為鄉村發展注入持久力量。
抓牢“綠色發展”關鍵點,以生態優先扮靚鄉村“外在美”。“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綠水青山是鄉村發展的深厚底色。鄉村發展要根植“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踐行“兩山”理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善于謀長遠、觀大勢、譜新篇,以“釘釘子精神”攻山頭、啃硬骨,保持久久為功的韌勁,整治垃圾污染、污水濁流等痼疾頑瘴,讓“生態美”為“生活美”鋪就“錦繡畫卷”。同時要注重鄉村生態環境的規劃與保護,堅持因地制宜、傳承發展,用好本土豐富的資源“富礦”,將村莊的文化記憶、歷史符號的“紅色”“古色”與“綠色”相融合,以青山綠水為基礎打造鄉村特色工程,實現“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目標。
抓牢“業態創新”發展線,以與時俱進延展鄉村“持續美”。業態創新是撬動鄉村發展的“重要杠桿”,在保護鄉村的底蘊和特色的基礎上,要豐富旅游業態、打造精品項目,讓鄉村在發展中搶抓機遇、聚勢強能。如江蘇南京高淳小茅山腳村將農房改為民宿,以預留宅基地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打造一座座精品民宿,農民得分紅、獲收益,助推群眾增收致富。業態創新不但發展了當地的農業經濟,更為群眾提供了就業創業崗位,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路”。“農房改為古民居”就是業態創新的鮮活樣板,鄉村的長遠發展,需要業態創新的“活水”來灌溉,要把握時代機遇、煥發創新動能,把業態創新擺在鄉村長遠發展的重要位置,乘著時代的“東風”大踏步前進。
抓好“齊頭并進”同力面,以眾志成城厚植鄉村“內在美”。“破冰之功,非一日之暖。”鄉村發展既要留下各美其美的“差異”,又要縮小強弱之間的“差距”,既要打響啃咬硬骨的“攻堅戰”,又要打好滴水穿石的“持久戰”,必須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勁和韌勁。黨員干部在鄉村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既要吃透、學深、弄通、用好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讓“政策紅利”惠及千家萬戶;也要走好群眾路線,善于運用群眾的智慧提煉工作方法,工作“接地氣”、實干“冒熱氣”,和群眾“心貼心”“手牽手”,把群眾的力量帶動起來。在鄉村發展建設中,要牢牢依靠群眾、廣泛發動農民,保持“同心”“同向”,發揮“共智”“共力”,在生態保護上齊抓共管,在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的“趕考路”上齊心協力,在奮進“十四五”的新征程中凝心聚力,一同為鄉村發展建設“添磚加瓦”。(文/郭素嬌,圖/孫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