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2023江蘇省數字鄉村發展大會,于6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召開。大會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展示數字鄉村建設成果,交流數字鄉村建設經驗,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探討鄉村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數字鄉村作為網絡強省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兩大決策部署的戰略交匯,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方向,也是網絡強省建設的生動實踐,更是帶動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有力支撐。近年來,我省先后出臺“互聯網+”現代農業、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十四五”深入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等政策意見,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工作統籌指導。同時實施智慧農業升級賦能行動和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累計建成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4家,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農業物聯網管理服務平臺,累計采集數據2億多條。放眼田間,智慧監測系統、植保無人機播種、測土配方施肥各顯神通,現代農業科技和大數據在農田里“碰撞”出火花。養魚“摸鼠標”、種地“點手機”、開會“上云端”……這些農業生產中的新鮮事,如今在鄉村不斷涌現,為數字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產業振興打開了新空間,進一步優化鄉村產業布局,提升農民信息技能和數字素養,從而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要讓農業種植成為一件很“酷”的事情,從全天候監測氣象、土壤、溫濕度來提升種植水平,到專家遠程識別診斷病蟲害、推薦優選用藥方案;從智慧系統對人員、農資、設備進行精細化、數字化管理,到電子商務有效拓寬農副產品銷路……數字技術貫穿農作物耕種管銷各環節,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更精準、更高效、發展動力更強勁。智慧農業的廣泛應用,鋪就產業融合“致富路”,讓農業生產機械化、管理可控化,變傳統“靠天吃飯”為“靠數”收獲。要加強農村物流信息“高速公路”,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型消費場景,確保農民增產又增收。
數字技術具有精準快速的優勢,能夠提升鄉村治理的科學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為此,我們要下大氣力,補齊數字基建的短板,織密鄉村數字建設“高速網”,解決好數字應用“最后一公里”問題,用數字技術助推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要加強基層“互聯網+黨建”平臺建設,以“黨建紅”為引領,暢通民意,讓黨旗在村頭高高飄揚;要深化鄉村“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通市縣鄉村四級數據互通,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推動“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建設“數字鄉村一張圖”,讓民生、教育、醫療、志愿服務、法律援助等數字化服務向鄉村全覆蓋,為農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實現線上應用和線下場景有機銜接,確保“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讓“數字之花”在廣袤的田野上競相綻放。(陳寶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