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強調“魂脈”和“根脈”有機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文化傳承發展要堅守自己的主體性,守住了文化主體性,也就守住了文化的根基。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此前,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并強調“‘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文化主體性的論述是一個重要論斷,具有創新意義。兩個“結合”作為必由之路,強調“魂脈”和“根脈”的有機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

文化傳承發展要堅守自己的主體性,守住了文化主體性,也就守住了文化的根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中華文明底蘊深厚,歷久彌新,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植根于這一堅實的文明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又鞏固了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文化主體性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建立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立在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建立在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樣的文化自信來自文化主體性。

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大地上發展出來的,有著堅定的文化主體性。一方面,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茁壯成長,煥發蓬勃生機。另一方面,它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讓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的激發下展現出新的生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是通過“兩個結合”建立起來的,既體現了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也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精辟總結。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體悟文化主體性的新內涵,樹立起建設文化強國的堅強決心和信心。

鞏固文化主體性需要遵循的實踐路徑

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一個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追求真理的過程,是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實踐路徑。

(一)走好貫通和融通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貫通論”和“融通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具體解釋,并揭示了結合的主要路徑。

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要求我們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闡發傳統經典文獻的要義,挖掘有價值的中國傳統思想資源,激活傳統經典,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形式。把馬克思主義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挖掘隱藏在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方式之中起支配作用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已經為人們所接受而不被覺察,歷經時代的磨礪而積淀下來,以隱秘的方式潛藏在人們的風俗習慣、飲食文化、行為方式之中。遵循貫通和融通兩個路徑去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由此,我們不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而且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

(二)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擁有燦爛的文化,具有獨特文化基因。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眾多瑰寶、遺產和文物。考古遺跡和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述說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成就。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歷史文化遺產,提出要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保護好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要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把遺產鎖在博物館的倉庫里,而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傳承功能,通過多種現代的方式,借助數字技術手段,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走進大眾的生活,讓文物綻放光彩,成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文化產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助于讓文化主體性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三)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中華文明有獨特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形成了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特征。在新時代,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一方面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各種文明交流互鑒,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研究闡釋中華文化的特質和底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向國外民眾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新時代新征程的故事,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感召力,提高掌握國際話語權的能力。在世界舞臺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文化主體性轉化為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塑造力,促進文明互學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增添更多正能量。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握現實意義,遵循實踐路徑,鞏固文化主體性,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相適應。一方面,更好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過程中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文化主體性在現代化實踐中得到強化和充實。另一方面,進一步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基礎,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由此,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得到馬克思主義的滋養,并獲得發展。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校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華東師大分中心研究員)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