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攀“高”



本報記者劉亢 凌軍輝 陳剛 楊丁淼

燈塔聳立,照耀萬里航程。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希望江蘇繼續真抓實干、奮發進取,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使命催征,惟有精業篤行。

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在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江蘇深入調研、制定專項行動方案,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路線圖”細化為“施工圖”“責任表”,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位進階,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昔日燃煤熱電廠,蝶變科創綜合體。6月28日,昆山鑫欣科創綜合體正式開園,產業、資本、科創力量在這里全方位融合,備受關注的“深時數字地球”正落戶于此。由中國科學家倡議、13個國際組織與機構共同發起的這一國際大科學計劃,面向數字地球科學前沿,建立產學研協同生態鏈。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江蘇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



只需動動手指,就能精準操控井下240米深處的采煤機,實現“一鍵采煤”;操縱300公里外的手術機器人,完成高難度手術,時延不超過6毫秒……這些全球最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是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技術典型應用場景。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出臺7方面13條服務保障措施,助力主攻前沿新材料的蘇州實驗室到2025年初見成效;支持紫金山實驗室組建鵬城實驗室南京基地,建立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著眼未來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推動重大科創平臺提速提質,積極爭取布局更多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基地),在創新高原上樹起高峰。

與祝融號新發現、“中國天眼”新成果并列,今年3月,南京大學譚海仁團隊“實現高效率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入選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的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助力我國光伏產業持續領先全球。

攻堅關鍵核心技術,搶占未來競爭高點。江蘇加強原始創新,重點布局智能EDA技術基礎、變革性新材料、類腦智能等前沿方向;圍繞工業母機、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短板實施59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揭榜掛帥”機制,發布重大任務榜單28個,吸引63個高水平團隊參與攻關;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水平,圍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組建16家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上半年全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4.5件、比去年底增長4.1件。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一批“卡脖子”技術已被有效攻克:東南大學崔鐵軍團隊首次研制成功微波段現場可編程衍射神經網絡人工智能計算機原型;南大光電ArF光刻膠打破國外壟斷, 已有兩款產品通過客戶驗證。到2030年,江蘇力爭產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6月9日,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成功登陸科創板。深耕新能源行業多年,這家企業的光伏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前列。如今,在科創板公司中,“江蘇科創軍團”占比近五分之一。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制勝產業發展新賽道。江蘇增強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集聚性和植根性,助推優勢產業進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分別達到42%、50%。

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介紹,江蘇遴選培育16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8.7萬家、穩居全國第一;大力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組建了高算力芯片、新型顯示等10家創新聯合體。目前,江蘇85%以上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0%的科技平臺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企業、70%的有效發明專利由企業創造。

從世界工廠到科創高地,將創新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創新發展勝勢。南京聚焦元宇宙等六個前沿領域,常州發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泰州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江蘇大力培育第三代半導體、生命健康、氫能儲能等未來產業,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

江蘇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江蘇將錨定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到2025年成勢見效、2035年全面建成,主要科技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前列水平,建成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我國參與全球產業科技競爭發揮重要的支撐、示范、引領作用。

高點拓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黃金水道,百舸爭流。4月,全國首座鋰電池集裝箱專用堆場在南京港龍潭港區建成,設計年吞吐量3.4萬標箱。作為長江內河最大的港口之一,這里正打造安全、高效、經濟的新能源產品運輸通道,貨物直運沿海主要港口及日韓和東南亞,提升樞紐型經濟能級。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面對世界產業體系加速演變,制造業增加值約占全國13.7%、全球4%的江蘇,堅守實體經濟,努力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支撐作用和示范引領作用。



以創新驅動“鑄魂”、以壯大中堅力量“強身”、以發展數字經濟“賦能”。江蘇正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6月底,總投資67億美元的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二期項目開工,打造國內技術最先進、生產規模最大的12英寸特色工藝研發和制造基地。

重點培育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江蘇高標準推進10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16個省重點集群建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目前,在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中,江蘇以10席居全國第一;全球共有132家“燈塔工廠”,中國有50家,江蘇以9家居全國首位。

世界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提振內需仍是關鍵。江蘇著力恢復擴大消費、激活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能。

南京“夜之金陵”、徐州“樂享云龍”、泰州“夏夜海陵”……端午假日期間,江蘇各地開展系列活動,帶動全省消費品市場累計實現銷售額約35.4億元,同比增長7.7%,較2019年增長14.5%。其中,汽車消費強勁增長,常州推出最高每輛8000元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超5300人次申報并審核通過,發放補貼超2300萬元,帶動近12億元的汽車消費。

開展3200余場消費促進活動,發放超4.1億元消費助力券和數字人民幣紅包;出臺7大類23條實施意見支持民間投資;著力抓好220個省重大項目建設……上半年,江蘇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

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江蘇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著力提升制度型開放牽引力。

“百展萬企拓市場”、“走進跨國公司總部”、制定江蘇自貿區實施提升戰略三年行動方案……上半年,江蘇開展一系列行動,推出支持企業出海拓市場、穩定外資產業鏈供應鏈、優化跨境結算服務等14條具體舉措。

據最新統計,預計江蘇上半年外貿進出口規模全國第二,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新能源車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規模全國第一,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全國第一。

不久前,一列載有小天鵝熱水器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開出,經霍爾果斯口岸駛往中亞。這是今年江蘇開出的第1000列中歐(亞)班列,較2022年、2021年分別早了12天、72天。

統籌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擁抱世界,以區域協同聯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江蘇以大視野謀篇布局,協同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寧杭生態經濟帶、環太湖科創圈等重大平臺建設,更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京杭大運河為弓弦,954公里海岸線似弓身,長江、淮河如長箭,強大勢能日益迸發。所轄13市皆列全國百強的江蘇,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發展,跳出板塊劃分、梯度發展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加快推進以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總體布局的“1+3”重點功能區建設,努力實現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江蘇正著力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爭取更大主動、拓展更大空間。

高標建設,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17年間,化肥年施用量從畝均160斤降至零,畝均收益翻了兩番,鎮江句容戴莊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的“一減一增”,蘊含生態農業密碼:引進螳螂卵塊、青蛙,替代農藥進行滅蟲;廢棄醋糟轉化為育秧“營養土”;稻田鴨除草除蟲又松土……有機稻田里的動物比周邊稻田高出6倍多,蟲鳴蛙聲不絕于耳。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江蘇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產業總產值預計3230億元,增長3%左右。



這邊收割機馳騁在麥浪中,根據導航規劃路線快速作業;另一塊田里插秧機無人操控方向盤靈巧地轉動,播下一片片新綠;空中無人機來回盤旋精準施肥……三夏時節,在鹽城東臺的智慧農場,一場“無人化”演示令人大開眼界。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江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100萬畝以上,累計建成5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約七成,糧食總產量連續九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今年預計夏糧總產282億斤,實現面積、總產雙增。

桃花一開,訂單就來。夏日收獲時節,在“水蜜桃之鄉”無錫市陽山鎮,空氣中都能聞到桃子的甜香。淡黃的表皮,吹彈可破;插上吸管,可喝桃汁。老桃農虞仕法說,早年一斤桃幾毛錢,要挑到外地去賣;現在做出品牌和產業,按個賣不愁銷。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江蘇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研究制定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培育優質稻米、綠色蔬菜、休閑農業、現代種業4條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鏈。

產業日益興旺,演繹“四時風景”。中式春茶與西式咖啡相結合,新式茶飲“碧螺知春”一周賣出447萬杯;盱眙龍蝦成為夏日夜宵首選,“一只蝦”帶動20多萬人就業;秋高蟹肥,陽澄湖、固城湖等江蘇品牌螃蟹,沿著網絡“爬”向天南海北,產量約占全國一半;經歷冬霜,鮮甜可口的如皋黑塌菜攻克保鮮難題,跟隨“雪龍”號出征南北極。江蘇做好“土特產”文章,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達199個。



產業強筋骨,鄉村煥新顏。蘇北鹽城,九龍口鎮收成村,一排排粉墻黛瓦的小樓錯落有致,一改“空斗墻、舊瓦房”的舊面貌。

優化鎮村布局、提升人居環境,江蘇統籌實施66.3萬戶農村改廁和1066個整村推進項目實施,3400多個行政村編制了村莊規劃,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到2025年生活污水治理率將達55%以上,將建成特色田園鄉村1000個。

田園、花園、果園、菜園鱗次櫛比,籬笆疏影間,可見紫紅的楊梅與白里透紅的蜜桃;整齊排列的樓房裝修精致,燃氣管道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常熟小義村歸城片區因為靠近工業區,曾經家家出租住房、私搭亂建嚴重。經過整村規劃整治提升,村容煥然一新,年輕人城區上班、回村居住,真正成了“歸來之城”。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今年,江蘇率先開展涉農專業大學生創業創新專題培訓和農業職業技能鑒定,培養15萬名高素質農民;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推動400余名帶頭人聚焦產業創業……“新農人”不斷壯大,逐漸成為“興農人”。

在蘇州市望亭鎮御亭農產園,說起黎泉,干活兒的大爺大媽們都很熟悉,“小伙子是研究生,也來種地”。南京農業大學碩士黎泉畢業10年來,從蓖麻、香根草的殺蟲作用,到油菜花旋耕入地提高土壤肥力,把科技基因注入傳統農業。

在學校讀書時,黎泉期盼能天天走在田里感受稻香盈野。如今,他穿著西裝皮鞋操控無人機,成為不同于父輩的“稻田守望者”。

高效治理,提升民生溫度、發展熱度

上門測量血壓、房間保潔、洗頭理發……92歲的毛桂林不愿去養老院,還喜歡和老伙計打打長牌,在家即可享受個性化定制的專業服務。近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名老人的南通,構建“鏈式養老”、將專業服務延伸到社區,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形成覆蓋全市98%老年人口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保障體系。

從“養老”到“享老”,一字之變折射江蘇統籌推進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各項工作,不斷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



小橋流水與花草樹木相映成趣,幼兒園、醫院、村民議事廳一應俱全……走進張家港市永聯村,新江南水鄉躍然眼前?!靶^生活便利,大病有保險,每月村集體經濟發放的二次分配最近漲到了2000元出頭,日子越過越紅火。”年過八旬的村民王清峰說。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從生存型、保障型向改善型、品質型轉變,百姓生活更加便利、更有保障。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切實增強城鄉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58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護理院數量占全國總數近40%,“15分鐘醫保服務圈”實現鄉鎮全覆蓋……江蘇持續加強優質資源供給,提升公共服務質效。

追求“民生高線”,筑牢“溫暖底線”?!笆奈濉逼陂g,江蘇將健全困難群體主動發現機制,推動“人找政策”變“政策找人”,實現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以更高水平的民生福祉夯實共同富裕之基。

抓住“微切口”,守護“小確幸”。“希望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增設停車位”“小區綠化少,能否利用邊邊角角增加一些微景觀”“小區老年人較多,建議進行適老化改造”……不久前,一場針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協商議事會在淮安市長西社區舉行,政協委員、街道干部、居民代表等齊聚,共同探討改造方案。

網格化兜牢民生、信息化科技賦能、精細化高效服務,江蘇切實推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把更多資源下沉到一線,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在淮安,村干部、網格員、調解員、志愿者齊心協力,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在宿遷,百姓坐著說,干部站著聽,一次次“廣場夜談”成為民聲直通車;在揚州,制度化開展干部接訪下訪,常態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江蘇用黨建創新夯實基層治理,2.1萬個城鄉社區活力日增,95%的糾紛化解在基層。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夏日的太湖,煙波浩渺,鳥飛魚躍?!皼]想到,臟亂的魚市碼頭搖身一變,成了濕地公園,我幾乎有空就來?!痹跓o錫小溪港漁咀公園,居民魏大爺感慨。

2007年以來,常住人口增加675萬、GDP增加3倍,江蘇太湖流域水生態實現明顯改善:湖區水生生物增至342種,“太湖三白”之一的白魚種群數量恢復到優勢水平,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鷺、地衣等生態環境敏感物種大量回歸。

6月14日,江蘇省委常委會開展長江江蘇段“滄桑巨變”案例解剖式調研,來到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新濟洲濕地公園等地,實地考察、交流研討,系統回顧總結長江大保護治理成效、經驗啟示。經過持續整治,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達Ⅱ類、生態岸線占比提高到64.1%,標志性物種江豚已恢復至百頭以上。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總書記對全國普遍要求的,我們做得怎么樣,是不是走在了前列?總書記先對江蘇提出來的,我們實踐得怎么樣,是不是起到了為全國發展探路的作用?……江蘇扛起全面從嚴治黨首先提出地的重大責任,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對標對表,解決真問題,以干部敢為推動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江蘇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江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重大任務,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弘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干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穩、走實、走在前列,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海報:陳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