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蘇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以“蘇州制造”鋪設合作共贏之路。
上午,蘇州鐵路西站的物流港一片繁忙。再過幾天,三趟中歐班列就將搭載著蘇州生產的電子產品和紡織品,啟程分別前往俄羅斯和中亞。除了出口外,不少本地企業生產所需的板材也是通過中歐班列進口。
蘇州市國際班列貨運有限公司現場專員劉志強介紹,接下來要保證箱子的進站,正常工作,提前準備一些運單的資料,海關這邊的報關、審核、放行,然后就裝車,貨物送到俄羅斯,時間在10天到18天左右。
今年1至6月,蘇州中歐班列共開行166列,班列數和箱數分別同比增長3.11%和16.36%,其中蘇州本地貨源占比45%。近年來,蘇州中歐班列陸續開出自貿區、跨境電商、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等品牌專列,同時,蘇州海關等部門共同協作,進一步提高了班列通關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劉志強介紹,中歐班列時效性比海運相對穩定,價格相對于空運比較有優勢,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比較深厚的合作基礎,所以客戶在選擇運輸的時候會優先考慮中歐班列。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之一,中歐班列加速發展,已成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貿易線路。
越來越多的“蘇州制造”也在“一帶一路”沿線落地生根。位于張家港的江蘇瑞鐵軌道裝備股份公司,是一家專業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他們為孟加拉國定制的價值2.8億元的鐵路行李車項目,最近首批交付。
孟加拉國鐵道部行李車項目總經理兼項目總監Mohammad Mizanur Rahman介紹,因為缺乏貨運的交通工具,之前在城市買農村的農產品不是很方便,有了貨運火車之后,運輸效率高了,市場供應就會豐富起來,也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由這個項目帶動 ‘一帶一路’很多的國家現在也在和我們談相關的合同,今年我們跟白俄羅斯在談一批貨車的項目,坦桑尼亞也有,緬甸也正在談,還有孟加拉國第二批客車的招標”,江蘇瑞鐵軌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恩強介紹。
截至2022年底,蘇州累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693個,中方協議投資額約77億美元。不僅是貿易、投資,科技創新也在“一帶一路”共建中結出碩果。在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究員高欣團隊與來自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的團隊共同開發的路徑搜索算法,可以提升肺癌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效率。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欣介紹:“我們負責前期圖像的預處理和路徑規劃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伊朗方面負責整機的集成,目前已經完成了原理樣機的研發,已經在伊朗進行動物實驗了。”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表示,在生物醫學工程技術領域,我國還是優于伊朗,伊朗在機器人方面,特別是手術機器人方面,有很好的技術特色,在雙方具有優勢的領域方面,開展了很多合作,也促進了技術成果的推廣。
隨著“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蘇州也將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蘇州新聞
記者:孫宜灝、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