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淮安市淮安區以“產業融合發展振興‘荷’美鄉村”為目標,推動素有“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美稱的流均鎮,深入挖掘“荷”文化,發展“荷”產業,打造“荷”品牌。
以“荷”為美,利用好“荷”文化
俗話說,春賞牡丹夏賞荷。在流均鎮都梁村的荷花廣場,一個巨大的花環棧道鑲嵌在荷塘中,美輪美奐。荷葉田田,綠色無邊,白的、粉的、紅的,各色荷花悄然綻放。伴隨著輕風拂過,陣陣荷香沁人心脾,給前來休憩納涼的村民帶來了一份清涼。“荷花不僅觀賞性高,而且文化內涵豐富,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廣為人知。”都梁村黨總支書記朱壽山說。
荷花根系比較發達,能夠凈化水體,所以又被譽為“生態之花”。漫步流均鎮,滿眼是“荷”文化的墻體手繪,以及一個個以“荷”為主題的游園廣場。流均鎮漁業村正在籌劃打造的射陽湖漁俗村史館,“荷”文化也成為館內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挖掘“荷”文化,展示“荷”文化,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成了當地建設和美鄉村的良好抓手。
以“荷”為貴,發展好“荷”產業
胡清清是流均鎮中橋村的荷藕種植大戶,今年荷藕種植面積320畝。為了實現荷產業高質量發展,胡清清在地方農業部門的技術引導下,應用“小龍蝦食用殘藕——糞便肥田——荷藕葉莖全量還田”生態種養模式,實施藕蝦套養。胡清清算了一筆賬,一畝藕田投放30到40斤的蝦苗,除了能實現畝產荷藕1800斤左右外,還能收獲250斤到300斤的成品小龍蝦,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荷藕長勢不錯,小龍蝦我準備養到冬季賣,預計今年荷藕收入在150萬左右,小龍蝦在50萬左右。”胡清清說。
像胡清清這樣的藕蝦綜合種養戶,在流均鎮還有480多戶。淮安區以打造流均鎮綠色蔬菜(荷藕)產業基地為契機,制定綠色蔬菜(荷藕)產業基地種植技術規程,并組織農技專家進村入戶,推廣荷藕優良品種,普及綠色防控技術,推動生態種養標準化基地建設。目前,流均鎮荷藕的優質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藕蝦共作面積達3萬畝,蓮藕、龍蝦年銷售收入3.5億元以上。
以“荷”為媒,打造好“荷”品牌
在江蘇藕寶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洗藕——切片——腌制——包裝,經過一系列的自動化操作,新鮮的蓮藕變成了一袋袋產品“清水藕片”。據了解,江蘇藕寶食品有限公司是招引來的企業,也是流均鎮最大的蓮藕深加工企業,年產藕片2000多噸,主要銷往遼寧、吉林、山東等地。
為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淮安區鼓勵流均鎮延鏈補鏈強鏈,招引江蘇藕寶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快樂地食品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村企合作,實施“訂單農業”,并結合綠草蕩荷藕專業合作社、喜旺荷藕專業合作社、友如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全力構建培育、種養、加工、銷售“一條龍”現代荷藕產業體系。同時,積極與山東利群集團洽談合作,與農戶簽訂龍蝦半成品制作意向性協議,實現小龍蝦“訂單”套養。“藕寶”“綠草蕩”等一批品牌農副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提升了地方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張攀江)
融媒體編輯 宋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