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走進南通市啟東王鮑鎮元北村,一輛大卡車正裝載外銷優質小麥駛出時銳家庭農場。“30多萬斤小麥多存1個月,售價每斤高出至少0.05元。”農場主時銳道出秘訣,“小麥粒粒干爽不愁霉變,‘吃準’了行情往往能換好價錢。”
從前些年第一時間“急兜兜”低價出手“潮麥”,到如今穩篤篤看清了行情再銷售“干麥”,時銳如此淡定,源自農場擁有了4臺大功率糧食烘干機,實現了2000余畝小麥顆粒歸倉前提下的干爽、優質、安全、增值。
“全市22萬畝小麥已連續多年遠離受潮霉變之害。”啟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曉峰介紹,“全市目前裝備各式大功率糧食烘干機285臺,日烘干能力超過4200噸,覆蓋1000多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實現了規模生產小麥的應烘盡烘。”
“2013年,政府推廣烘干機,雖有補貼,但種植戶們普遍存有疑慮,應者寥寥。”啟東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監管科科長龔飆介紹,轉機出現在2016年夏收,持續40多天連綿雨水,導致小麥有收無曬、嚴重霉變。很快,吃了“苦頭”的種糧大戶爭相購機,啟東烘干機推廣由“政府推動”變“農戶拉動”。2020年,啟東全市保有量超200臺。近3年,年均再增近30臺。
烘干機進村,政府獎補真金白銀。10年來,啟東市財政部門以每臺(日烘干能力15噸以上)3.5至7.5萬元標準給予補貼,總金額達1600多萬元。連同大范圍建設高標田、推廣其它系列農機,啟東成功創建“江蘇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縣”,還獲得全省“2022年度夏糧、大豆生產先進單位”“小麥平均畝產歷史性突破900斤大關”等成績。
投資糧食烘干、種糧大戶省卻曬場投入、減少用工成本、大幅節本降耗。不少大戶還通過創建烘干中心,做大產業、惠及鄉親。在呂四港鎮,銘鏡家庭農場借助碾米流水線和6臺烘干機,創建“稻麥產業聯盟”,帶動輻射20戶計1萬多畝;在合作鎮,擁有3800畝糧田的“農三代”朱泉宇加大在烘干設備上的投入,共配備23臺烘干機,代烘服務惠澤十里八村鄉親。
(作者: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