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個人,舉辦一個節,影響一座城。
小雪節氣。在板橋故里興化,兩年一屆的中國·興化鄭板橋藝術節如約而至。這天,恰好是板橋先生的生日。
今年是鄭板橋誕辰330周年。板橋先生在興化出生、在興化成長。如蘭之高潔、竹之不屈、石之堅韌的“板橋精神”,至今澤被后人。時光荏苒,以他命名的中國·興化鄭板橋藝術節已迎來第十六屆,潛移默化影響著這座城市。
領新標異,引領“興化文學現象”
【鏡頭】開幕式上,“板橋元素”貫穿整個會場。板橋道情《紅袖添香》、詩樂畫舞《覓影板橋風》等節目輪番上演;鄭板橋誕辰330周年彩色郵資圖和《鄭板橋詩書畫選集》郵冊發行揭牌;“一枝一葉總關情”全國詩詞大賽、“鄭板橋文藝獎”獲獎作品、首屆板橋道情演唱大賽獲獎選手獲頒獎。
【縱深】鄭板橋筆墨功力深厚,藝術造詣高深,詩書畫世稱“三絕”,在中國書畫史及詩壇“領新標異”。在他的影響下,興化文壇人才輩出,文藝傳承生生不息。
以時間為軸,歷代文學大家層出不窮——歷史上,有施耐庵、宗臣、陸西星、鄭板橋、劉熙載等名人大家;在當代,以畢飛宇、王干、朱輝、龐余亮等為代表的文學名家。
更關鍵的是,在興化有著龐大的從事文學的業余寫作人口,并且形成了一批堅守本土帶有里下河文學流派風格的作家群體。目前,興化籍作家共有中國作協會員25名,江蘇省作協會員78名。4人5次獲魯迅文學獎,10人20次獲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1人獲茅盾文學獎。
隨著興化被命名“中國文學之鄉”“中國小說之鄉”,連續多年承辦中國小說排行榜評議活動,“興化文學現象”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潛心研究的課題。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黨支部書記張存壽認為,中華詩詞助力興化文化發展,一定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展示出更大的文化價值,一定會實現“詩以城榮,城以詩為傲”,興化文化一定會更加大放異彩。
挖掘內涵,文旅融合唱大戲
【鏡頭】在開幕式舉辦的同時,位于大垛鎮的板橋文化園內,部分鄭氏家族后人,以及一直關心、支持板橋文化研究的鄉賢代表、各界青年文藝家代表、板橋初級中學學生代表等齊聚,以無比崇敬的心情向板橋先生拜謁。現場,前不久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板橋文化園揭牌。
【縱深】今年初,大垛鎮對板橋文化園空間規劃、基礎設施、研學項目等進行科學設計、升級改造建設,集板橋文化、廉政文化、鄉村文化于一體,充分利用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田園鄉村旅游,推動農業、文旅融合發展。
用足、用好現有資源,大垛鎮將深入挖掘板橋文化內涵,進一步創新鄉村文旅發展新模式,通過講好板橋故事,傳承板橋精神,激發旅游產業的內生動力,形成農文旅融合的特色田園鄉村發展新路徑。
新垛鎮施家橋村是施耐庵故里。去年,興化舉辦施耐庵文化旅游節,廣邀八方游客“來往施家橋 共圓好漢夢”。在水滸集市內,市民游客留戀在美食攤位品嘗武大郎燒餅、豆腐花等,在非遺攤位感受與水滸有關的非遺文化,在文創產品和農產品攤位購買水滸文創和本地農副產品,還有水滸好漢打卡點,游客紛紛與水滸好漢們合影留念。
今年,興化市、范縣、濰城區共同簽署三地文旅戰略合作協議,發布共同打造的“板橋足印”精品旅游線路。到2025年,興化矢志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增1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單位、1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改善民生,深入傳承民本思想
【鏡頭】開幕式上,創新推出的《對話板橋先生》節目中,“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官為輕,民為重,只為問心無愧”等話語,傳遞出鄭板橋濃濃的民生情懷,引發全場共鳴。
【縱深】近年來,興化傳承民本思想,致力改善民生緊盯“一老一小”,擦亮“興好有你”新名片,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針對未成年人數多的特點,興化今年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假期(周末)困境、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關愛保護、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等8個方面作了“頂層設計”,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關愛保護困境留守兒童,精心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網”,入選首批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市。
針對臨退休參保人群,興化及時摸排未參保人員情況,對于已經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參保人,通過電話告知他們醫保退休辦理及待遇享受情況。對于未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或其他原因導致醫保退休業務不能及時辦結的參保人,安排落實專人開展一對一電話聯系,今年入選“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范縣。
興化市不僅學習傳承板橋的文化藝術,更要傳承板橋的精神品格。不僅通過舉辦鄭板橋藝術節,尊崇板橋先生,而且以“板橋”命名一批道路、學校、文化園、博物館等,讓“板橋”成為興化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