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11日公布了2023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其中,江蘇糧食總產再次突破750億斤,創下歷史新高。耕地有限的江蘇如何牢記囑托,牢牢端穩全省人民的飯碗,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江蘇臺記者郝朦說:“我現在是在淮安金湖糧食產業園,這兩天這里的秋糧收購工作已經進入中后期,但從每天的八點開始,周邊的糧農都會早早排起隊,將一年的好收成過磅入庫,讓它顆粒歸倉。”
扦樣、質檢、開單、過磅……不到一小時,淮安金湖縣種糧大戶梁加斌的四輛運輛車就可以按序入庫了。和往年不同,今年,梁加斌在糧食部門推薦下把自己承包的800多畝耕地全部種上了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南粳9108,產量增加,還能加價銷售,老梁種地更有勁頭了。
淮安市金湖縣種糧大戶梁加斌說:“每畝產量在1200斤左右,比往年每畝增產30公斤,增加了收入,增加了產量,我們更加有積極性地去種植?!?/p>
江蘇全省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72畝,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為了在有限的土地里挖掘增產潛力,今年開始,江蘇聚焦稻麥、大豆玉米等主要糧油作物,深入開展單產提升行動,集成土地、品種、栽培、肥料、農機等生產要素協同攻關,帶動全省主要糧油作物均衡增產。同時,400萬畝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項目今年也正式投用,為豐產豐收提供了充足的底氣。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張繆舍村農業助理黃蔚說:“今年做高標準農田1100畝地,現在提高了產量100公斤到200公斤左右?!?/p>
鹽城市阜寧縣作栽站站長黃昆說:“積極引進優質食味水稻品種,集中開展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集成。既保證了品質,又提高了單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增加了農民收入?!?/p>
今年,江蘇在奪取夏糧豐收基礎上,克服梅雨期9次區域性暴雨等不利天氣影響,搶農時、抓田管。農業農村部門全時段、全過程、全區域指導服務,協調解決困難問題,保障糧食生產順利開展。在高標準農田、優良品種、高效農機農技等多方加持下,江蘇糧食實現了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的“三增”好形勢,全省糧食產量實現連續十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南京財經大學糧食和物資學院院長、教授趙霞說:“對于江蘇省的豐產密碼簡單來講就是嚴格落實‘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F實決定了江蘇要想端穩手中飯碗,必須從提升糧食單產這個角度出發,緊緊抓住耕地、技術等關鍵要素。通過良田、良種、良法、農機、農藝方面的綜合施策,進一步提高江蘇糧食生產的綜合能力?!?nbsp;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何斐 無錫臺 連云港臺 東海臺 阜寧臺 鹽都臺 編輯/趙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