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下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標志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條例》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規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性。《條例》的出臺,是我國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成果,能夠更好地引領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工作。
據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人。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97.2%。互聯網的普及發展為青少年群體帶來學習生活便利的同時,受網絡信息內容、平臺監管等問題影響,也給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負面作用。因此,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不僅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也關系億萬家庭幸福安寧。
為青少年安全“觸網”保駕護航,持續優化內容供給是關鍵。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已成為未成年人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各網絡平臺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分級分類豐富內容供給,完善青少年網絡防沉迷機制,為青少年提供優質網絡資源,不斷打造吸引未成年人關注的專屬內容池,幫助青少年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要嚴禁血腥、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上線,發現不良信息,要立即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防止信息擴散,給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
法之所向,治之所歸。筑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防線,要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決遏制網絡欺凌、網絡詐騙、隔空猥褻、網絡暴力、信息泄露等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違規行為。對問題突出、頂風違規、屢罰屢犯的網絡平臺、賬號、應用程序等,要將法律挺在前面,堅決依法關閉一批、處罰一批、下架一批,形成強有力的震懾。監管部門要積極主動作為,通過大力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等專項行動,打擊整治涉未成年人的互聯網亂象,為青少年安全上網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匯聚監管部門、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方力量,全力維護好未成年人的網絡權益。在當前互聯網已深度融入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的環境下,要聚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從加強制度約束層面,不斷健全和執行好青少年網絡環境相關法律法規;要形成學校、家長與社會三方合力,發揮好各自場域內對學生網絡應用行為的引導和監督責任;要落實網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網絡環境管理,主動減少不良信息在平臺內的傳播。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隨著《條例》全面深入貫徹實施,我們相信,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網絡生態環境,一定能守護好“少年的你”。(鄒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