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人文經濟學的江蘇實踐|繡出人文經濟共生共榮的姑蘇繁華圖

編者按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人文經濟學”這一研究命題,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視角和科學路徑,人文與經濟深度融合也成為高質量發展題中應有之義。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一年來,江蘇在人文經濟發展中交出了怎樣的答卷?新時代新征程上,江蘇有哪些特色做法和亮點,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勢頭?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如何相融互促、相得益彰?新華日報今起推出“人文經濟學的江蘇實踐”系列報道,全面展現江蘇人文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解析這些創新案例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新理念、新路徑和新范式。

龍年新春,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游人如織,槳聲欸乃,蘇作坊、創意店林立。老街巷子口,一組以龍為造型的蘇式燈彩格外吸睛,龍頭高高昂起,龍身在祥云中盤旋而上,靈動飛躍,彰顯著這座人文經濟“雙面繡”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500多年的歷史沉淀了深厚的江南文脈,綿延不絕、貫通古今。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蘇州考察時指出:“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這里不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

既有悠遠文脈、人文之美,也是經濟重鎮、產業高地,蘇州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生動縮影。在這里,文化軟實力源源不斷轉化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精心勾勒出一扇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最美窗口,為人文經濟學提供了實踐樣本。

古韻今輝,

探尋老城更新“平江樣本”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今年春節期間,一曲男女合唱的《聲聲慢》火遍全網,吸引全國各地游客慕名來聽蘇州評彈原唱版,平江路的琵琶語評彈藝術館門口時常排起長龍。

2月23日,記者來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雖然春寒料峭,但是依然遮不住這里的繁華熱鬧。

“不光是評彈軟糯好聽,平江路上的老宅也都保存得很好,充滿了江南韻味。”來自河北省承德市的王艷冬是一名技術研發人員,酷愛中國傳統文化,她感慨真是不虛此行。

平江路東西兩側有多條小巷,每一條都有別樣風景,到處可見古跡、名勝,到處都是文化。

走進西側的大儒巷38號,里面掛滿了喜慶的燈籠、桃花塢木刻年畫,不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這里原本是一處元代寺廟遺址,在不損害建筑原架構的前提下,蘇州將其修繕利用,打造成集非遺體驗、閱讀、演出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特色文化空間,讓老宅煥發新的活力。

大儒巷38號的煥新,是蘇州留住文化根脈、保護文化遺產的生動實例。放眼平江路所在的蘇州姑蘇區,這個老城區內竟沒有一座高樓,最高建筑就是一座76米高的古塔——北寺塔。為更好地保護古城風貌,摸清古城家底,當地實施“古城細胞解剖工程”,截至目前,累計采集了蘇州歷史城區27個街坊信息,為修復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船行平江河,碧波蕩漾,槳聲悠悠,兩岸的蘇繡、評彈、緙絲等非遺項目可觀、可感、可體驗。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的諄諄囑托,指引大家更加發自內心地珍惜、竭盡全力地守護這些寶貴遺產。

90后蘇繡非遺傳承人姚蘭,是有“蘇繡皇后”美譽的姚建萍的女兒,自幼研習刺繡,留學歸來后創辦“姚繡”品牌,將蘇繡技藝融入手表、手機殼、婚服等現代生活用品中。“我想做年輕人也喜歡和消費得起的蘇繡產品。”姚蘭說。

“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而雅之。”古人如此形容蘇州時尚,時至今日,蘇州的絲綢文化依然讓世界驚嘆。

當地時間2月13日,意大利威尼斯狂歡節上,蘇州絲綢服飾巡游在被譽為歐洲“最美會客廳”的圣馬可廣場舉行,來自蘇州的22套傳統及新中式絲綢服飾驚艷亮相。威尼斯副市長馬西米利亞諾·德馬丁通過“時間的線——蘇州絲綢服飾面料展”,欣賞了從馬可·波羅時期至今700年來蘇州絲綢服飾及面料的傳承創新,他說:“蘇州絲綢精致的絲線織出美麗的花紋,真是令人驚嘆的文化遺產,相信未來我們將進行更多精彩的文化合作。”

以文化經,“新場景”激活經濟增長“新引擎”


千年運河貫南北,清波一脈通古今。蘇州是一座建在運河上的城市,96公里的大運河蘇州段穿城而過,串起眾多湖泊水系,滋養著這里的人文與經濟。

蘇州城西北隅,曾是明清時期運河七大鈔關之一的大運河滸墅關段,如今依舊發揮著重要的水運交通功能。隨著蘇州城市更新和人文經濟發展,曾經的“千年鈔關”變身文化風情旅游帶,吸引了市民游客來此體驗獨具特色的鈔關文化、桑蠶文化。

走進滸墅關古鎮蠶里街區,幾棟古樸的近代建筑矗立于此,不少游客正在興致勃勃地拍照打卡。江蘇大陽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運河開發事業部副經理吳承潔介紹,目前街區已引入花間堂酒店、大有書院、蠶桑文化館等各類品質商戶,多家創意餐飲店也將陸續開業。

“一河通,百業興。”滸墅關、吳門望亭、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石湖五堤、寶帶橋、平望·四河匯集串聯起蘇州的“運河十景”,湖山相映、塔影畫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交織成一幅迷人的現代版姑蘇運河繁華圖。

激發新消費熱點,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文化資源越來越成為引領消費潮流、賦能經濟發展、提升發展動能的重要力量。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江南水鄉古鎮周莊,華麗的光影秀讓人沉浸式體驗不同于白天的東方生活美學。“夜周莊”項目將古鎮南北市河及沿河街道文創燈光串珠成鏈,形成夜秀、夜娛、夜畫、夜囍、夜宴、夜宿、夜市、夜泊八大特色線路產品,今年春節人氣火爆。8天假期周莊古鎮接待游客23.8萬人次,熱門民宿高峰期出租率超70%。

文化本身就是生產力。蘇州活化利用“江南文化”基因,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滄浪亭中,水袖翻飛,曲聲悠揚,昆曲演員吟唱《浮生六記》,婉轉的“水磨調”聽得游客如癡如醉;虞山腳下,常熟將直播業態與服裝產業有效融合,打造時尚產業集聚區、時尚網紅打卡地;太湖之畔,“環太湖1號公路”美不勝收,吸引更多年輕人紛至沓來,文化旅游賦能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人文葳蕤,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歷史文化傳承與高科技創新互相激蕩,涵養著優質的人文環境,使社會充滿神韻和活力。

步入位于蘇州吳江太湖新城的蘇州灣數字藝術館,一片壯觀的“電子瀑布”給人以“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強烈視覺沖擊,由此開啟一場文化與科技無界融合的數字藝術之旅。

館內的“畫游千里江山”特展,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重新拆解和闡釋,層疊的山巒、流淌的溪水、翱翔的水鳥……漫步展廳,如身臨其境般在靈動的畫中游走。“想不到家門口還有這么前衛的藝術館,滿屏‘黑科技’,別說是小孩了,我自己也是大開眼界!”蘇州市民高曉平趁著春節假期,帶著兒子深度體驗了場館里的每個展覽。

“我們想把復雜艱深的內容轉化得簡單有趣,讓普通觀眾產生興趣。”蘇州灣數字藝術館總設計師張睿琪說,從全球來看,數字藝術已經成為一股新潮流,越來越多文博產品與數字化表達相結合的新型展陳出現。

邁入數字經濟時代,蘇州作為產業高地也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元宇宙、人工智能、VR等數字技術推動了產業創新、跨界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一面是傳統的典雅秀麗,一面是最新的數字圖景。當數字技術與絲綢紋樣相結合,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折枝牡丹紋、青地團花紋、孔雀鴛鴦紋……蘇州文化投資發展集團與蘇州絲綢博物館聯合開展絲綢紋樣數字化創新應用探索,以館藏古代絲綢文物和近現代絲綢樣本數字化采集為基礎,打造多類文化業態。還將研發出一套文化超計算應用系統——“絲綢紋樣ChatGPT”。

“我們通過IP授權和紋樣二創等方式,不斷推動創新轉化、市場應用,讓沉睡在庫房和櫥窗中的傳統紋樣可視、可聽、可觸、可感,延伸出更多契合市場需求、鏈接多元領域的文化IP。”蘇州文化投資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翟俊生介紹。

以文聚力,以文興城。人文與經濟交融互動、相得益彰,涵養出蘇州人敢為善為、追求極致的精神基因。回顧蘇州發展之路,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這“三大法寶”,其內核均在敢為善為,“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做到極致”。

作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發源地的張家港,連續20年舉辦長江文化節,不斷推動長江文化現代表達。借助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張家港正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呈螺旋式上升。如今,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已吸引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培育了超1500家規上工業企業,集聚高層次人才4.12萬人。

人文葳蕤,向新而行。一直以來,蘇州注重把文化全面融入高質量發展的前沿地帶,繼而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新征程上,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蘇州正在創新人文經濟學實踐,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勇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排頭兵”。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珺 顧星欣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