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共青團江蘇省委、江蘇省青聯、江蘇省學聯、江蘇省少工委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全國廣大青年寄語精神座談會。會上,有關領域優秀青年代表踴躍交流發言,表示要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青春力量。
甘坐“冷板凳”,勇當科研排頭兵
“作為一名留學歸國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學習了總書記的寄語,更加感受到當代青年使命無比光榮,責任無比重大。”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和物理學院教授、省青聯委員、第19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呂俊鵬,2017年從新加坡留學回國,立志用所學知識報國。在他看來,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有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刻苦攻關高精尖技術,才能成就有價值的人生。“我將繼續瞄準科技‘最前沿’,甘坐‘冷板凳’,潛心搞科研,以‘芯’促新,攻破‘卡脖子’技術難題。”
在首屆“江蘇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淮安市農科院助理研究員杜瑩瑩看來,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青年育種工作者責無旁貸。“我們將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加大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及技術儲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培育一批符合生產需要的具有優質高產、廣譜抗蟲性等復合性狀的優異重大品種;以成果轉化為重點,推動‘育繁推服’一體化發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水平,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杜瑩瑩說。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自己所在的合成生物學領域添磚加瓦,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作為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的工作人員,南京師范大學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綜合部主任周浩和團隊成員競逐合成生物產業新賽道,搶抓合成生物產業新一輪發展機遇,“瞄準生命健康、先進材料、消費品三大領域,搭建模塊化工藝平臺和驗證平臺,為落地項目提供專業服務,加快產業化進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國內知名、長三角一流‘合成生物港’。”
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初中部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丁蕾深切感受到紅領巾事業的光榮與責任。“我將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團結引領廣大青少年牢記囑托、腳踏實地,在波瀾壯闊的奮斗年代貢獻青春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修好理想信念的必修課,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南京大學文學院2020級本科生、省學聯主席、南京大學學生會執行主席葉梓從小就立志傳承家鄉湖南湘潭的紅色基因,把信仰熔鑄在血脈中。“把自信帶向世界,對外交流交往構筑了我的社會責任感、文化認同感,涵育了更為厚重的家國情懷,我將把具有南大特質、江蘇韻味、中國精神的青年故事講好講精彩。”葉梓說。
在溧陽市加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陳逸軒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寄語中對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肯定,讓他更加堅定了扎根鄉村、建功鄉村的信心和決心。他大學畢業返鄉創業的直接動力是助農銷售,通過創新模式、保證品質,他創業獲得初步成功,接下來他還將把塑造品牌、共同致富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在新時代的征途上,我將心無旁騖投身鄉村振興,和廣大青年們一起積極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用創新理念和頑強毅力,不斷開拓農業發展的嶄新道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陳逸軒說。
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熠熠生輝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在綠色發展等領域勇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字里行間飽含著肯定與希望,令我們信心倍增、干勁倍添。”江蘇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第19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團隊負責人葉雷凱作為青年團隊負責人,從事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領域8年來,始終胸懷理想、勇擔重任,和伙伴們從科學普及、科學研究、生態補償、政策推動等方面為江豚護航,以點滴行動,書寫“守護大江豚影,守望美麗中國”的青春答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泰州市姜堰區先鋒公益發展促進會青年公益團隊負責人、第19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團隊負責人馬曉兵和青年志愿者們長期在抗洪搶險、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一線開展志愿服務。“奮進新時代,邁上新征程,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揮青年社會組織貼近青年、凝聚青年的天然優勢,和志同道合的青年志愿者們一起深入基層開展系列志愿服務項目,以更高的站位、更暖的服務、更實的舉措為基層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馬曉兵說。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南通市通州區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團工委副書記,雄邦壓鑄(南通)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團支部書記許躍興工作崗位在工廠車間一線,“作為青年工程師,我將帶領青年工人苦練本領,爭當‘青年崗位能手’,以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贏得公司的肯定,用自己的技能和智慧體現當代青年的價值。作為通州區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團工委副書記,我將積極發揮鏈上團建作用,讓更多的青年職工成為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新時代青年工人,引領廣大一線青年職工在制造強區之路上奮勇前行,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熠熠生輝!”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程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