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為全面了解糧食生產狀況,保障糧食安全,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的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在100畝的南粳46試驗田中首次大規模使用哈茨木霉菌。11月15日,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歷經半年的精心培育,在11月13日的測產中,該試驗田取得了畝產高達801.9公斤的喜人成果。
測試當天,在蘭花塘的62號田塊,稻浪間不時有人影攢動。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的技術人員、沈其榮院士團隊成員、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浦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技術人員以及試驗田的種植農戶等深入田間地頭,仔細查看水稻長勢和種根情況。為了確保測產數據的準確性,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技術人員采取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科學地選取實測田塊,不僅四次測量田塊的面積,還對不同批次的稻谷進行了多次水分檢測。整個過程中,認真記錄數據,并進行稱重、脫粒、去雜質和扣損等關鍵步驟,以精確計算出試驗田塊的畝產量。這一系列嚴謹規范的操作,保證了測產過程的高標準和精確性。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哈茨木霉菌的水稻試驗田與對照組水稻相比,呈現出顯著的差異。“你們看看,使用哈茨木霉菌的稻田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穗粒密集且飽滿、稻谷顏色金黃、單位體積的稻谷重量更重。因為哈茨木霉菌促進了根系生長,增強了根系活力,提升了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持續保證了水稻灌漿,避免了水稻早衰,促進了水稻產量的提高。”沈其榮院士團隊成員、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黃啟為現場取樣時說道。測產數據顯示,試驗田內的水稻株高比對照組水稻高出5—10厘米,穗頭長2—3厘米,每穗穗粒數多約20—30粒。實收測產結果更是喜人,畝產高達801.9公斤。聽著喜人的成績,現場響起豐收的歡呼聲。
“南粳46的平均畝產在650公斤,我們這片稻田作為試驗田由于引入沈其榮院士的哈茨木霉生物制劑種植模式,讓畝產高了150公斤!”作為試驗田的主人,邵立昌無比欣喜地介紹道。
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韋琮強調,測產成績的突出與哈茨木霉生物制劑產品的應用密不可分,蘭花塘是南京市25個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區之一,這一嘗試示范意義重大。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從夏種到秋收,從選用良種、適期精播,到田間管理、防災減災,作物生長全生育期都有精準的技術服務。下一步,浦口區將堅定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產能,真正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通訊員 高金軍 吳承東 韋琮 現代快報+記者 劉偉娟
(通訊員供圖 校對 張靜超)